“China has not allowed civil society to have as much independence as in the West. I think that limits China’s soft power.” – Joseph Samuel Nye, Jr
某天女兒溫習通識科時不明白小約瑟夫.塞繆爾.奈爾(Joseph Samuel Nye, Jr)所論述的軟實力(Soft Power)及硬實力(Hard Power)概念,於是筆者拿出了一部iPhone X及Huawei P20 Pro出來問她會選擇哪一部。女兒毫不猶豫便選擇價錢貴超過三成的iPhone X,因為她相信蘋果(AAPL)這個品牌(Brand)較華為優勝,筆者隨即向她指出美國品牌的強勢乃其軟實力力壓中國的最佳例子。
回想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筆者在深圳做銀行信貸經理的日子,鋪頭有兩個大客都是當年深圳的龍頭科技企業。所謂龍頭科企其實是彩電製造商,而兩家全國鉅企所生產的彩電最核心的彩電膽零件均由在東莞同一日資工廠供應。這些現象反映了近代中國工業化路途上的一個老問題,便是不管生意做得多大,核心技術及零件大多由洋人牢牢掌握。關鍵時刻落閘欲哭無淚,中興(00763)事件便是美國向中國施展硬實力的最佳例子。
得芯片者並非得手機天下
由富士康(02038)代工模式開始,到中國廠商依杖華強路精神「開發」兼具電視機功能的山寨iPhone,發展至現在眾多雄據中低檔市場的國產品牌智能手機,中國人當中的打拼精神值得肯定。根據國際數據資訊(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的報告,以2017年市佔率計最大手機生產商分別是三星(21.60%)、蘋果(14.70%)、華為(10.40%)、OPPO(7.60%) 及小米(6.30%),中國儼然已坐上手機生產大國皇者寶座。
不過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截至2018年4月底統計,集成電路(即芯片)的進口金額累計高達人民幣6,100億元,而同期第二位的原油進口金額累計人民幣4,631億元,可見中國手機乃至其他高科技產品,仍然非常仍賴進口芯片。雖然在整個手機產業鏈中關鍵位如芯片及作業平台(Operating Systems)仍然掌握在美國手中,但得芯片者並非得手機天下,因為整個手機產業鏈既龐大且分工精細。一些主要美國芯片商如龍頭高通(QCOM)乃無廠半導體公司(Fabless),其芯片會交由位於美國、台灣甚至中國大陸的晶圓代工廠(Foundry)生產。手機的出廠還依賴其他不少的零部件及應用程式,這方面中國有相當優勢。由GSM協會(Groupe Speciale Mobile Association)2018年5月公佈的數據可見,全球手機用戶達50億。以全球滲透率計,手機、智能手機及4G智能手機分別是66%、57%及29%。以高性價比的國產3G/4G智能手機在中國本土及第三世界的廣大市場擁有強大優勢和市場空間,深圳手機生產商傳音(Transsion)借台灣半導體巨頭聯發科技(MediaTek)之助所開發的TECNO手機雄霸非洲手機巿場便是一例。
根據高通(QCOM)的年報,其芯片銷售由2014年的美金186.65億元下跌至2017年美金164.79億元,同期出貨量由8.61億下跌至8.04億。在年報中高通(QCOM)直言對中國市場既愛且恨,皆因自蘋果(AAPL)不再使用其驍龍(Snapdragon)芯片後,高通(QCOM)芯片銷售和專利權收入更依賴中國的手機生產商。倘若美國擴大打擊中興(00763)等中國手機製造商,可能會反令高通(QCOM)的困境惡化。但高通(QCOM)除了面對傳統美、日、韓、台的芯片商競爭外,還要應付中國的華為海思半導體(HiSilicon)、紫光集團的展訊(Spreadtrum Commication)及其他國內山寨芯片廠狼群攻擊。在廣大尚未擁有高端4G智能手機的潛在市場,技術水平較低的芯片比驍龍芯片更具價格優勢。
縱觀高通(QCOM)的現況,他們還期望自恃在高科技及專利優勢下在5G時代繼續食老本。但中國政府及民企也不是省油的燈,官民互補以毛澤東農村包圍城市策略,華為攻蘋果(AAPL)和三星上路市場,小米、OPPO、中興和OnePlus等攻中下路,而深圳傳音跑一帶一路做非洲南亞手機大王。如此中國手機商在中低檔市場以戰養戰,賺來的錢逐步換取高端技術的差距。華為國產麒麟970芯片的量產,中國政府大力扶持芯片及晶圓代工廠,希望在5G時代灣道高速超車,這便是「中國製造2025」大棋局之其中一着。
在近日美國總統唐納德.約翰.特朗普(Donald John Trump)咄咄逼人的貿易戰攻勢下,有中國網民把1901年義和團事件後清政府和八國聯軍代表談判的相片,和早前中美貿易代表談判的相片拼在一起。有趣的是當年清朝元老在年輕的列強代表威逼下簽了不平等條約,今天較美國貿易代表團年輕的中國官員換了位置討價還價,彷彿要告訴美國今天的中國已經不是100年前的「東亞病夫」。但不容否認當今美國政府配合財雄勢大的軍事工業體下,軍事力量仍獨步全球,由軍轉民用的科技產品仍然是推動其經濟不斷上升的引擎,君不見納斯達克再創新高,便是美國政治經濟硬實力獨步天下的最佳證明。「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中國近代在經濟和科技等硬實力所下的苦工成績有目共同睹。但強調黨的絕對領導下的「中國模式」在崇尚自由主義的西方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心中,是否看好「中國製造2025」這個品牌能成為攻陷全球人心的軟實力呢?
(聲明:本文所涉及之有關財經之文章,絕粹是筆者研究之筆記,刊登於此以祈拋磚引玉吸納各方指正,目的是以文會友而非就任證券、期貨合約、衍生工具或其他投資工具買賣提供意見。文章內引用的資料及分析,筆者雖盡可能覆核,唯對其真確性和可靠性不予保證。各位人士任何證券、期貨合約、衍生工具或其他投資工具買賣均應自行判斷並承擔自身之投資風險及損失,筆者概不負責。)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