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香港股神曹仁超的利誘教育法,用現金獎勵子女

「我好鼓勵用金錢『引誘』小孩,有人批評我,讀書不是求分數,我說這是傻話!不求分數求什麼?」

不要順從父母

 
雖然曹Sir對母親敬愛,卻不盲從。他認為,父母的意見,孩子要聽,但不要死跟:「子女不是為父母而生,而是獨立的個體,所以,父母要尊敬,但不是用來孝順。父母的意見,做子女一定聽,但 decision is made by me。」就如母親強烈反對他加入股票行業,他堅持己見,才成就今日的曹仁超。
 
曹仁超強調,興趣比賺錢重要得多,他反對爸媽們強迫子女加入「出路好的行業」。他的理論是,當你對這行業有興趣,自然會廢寢忘餐地投入,就像他70年代離開股票行,全職加入《信報》寫專欄,薪金雖比不上股票行,但他卻喜歡這份工作:「啊! I’m so happy there !不讓我做,我會發火的!」他相信,找到自己志趣,就會全情投入,金錢回報自然會來。
 
記者問:「有沒有興趣是沒有市場價值的?」曹Sir反駁:即使冷門興趣如「耕種」,他也見過種出成績來。他說,有人於內地江西投資稻米業,用過百萬年薪聘請日本種米專家,而稻米產品能登陸內地日本餐廳。意思是,即使種田也要種到世界冠軍,就可轉化成財富。曹仁超認為,若年輕人喜歡種田,不應只在新界種兩畝瘦田,又或者做詩人,這些做法在他眼中是「太理想化」:「至少要養活自己啦!」
 

非常老爸的鼓勵

 
曹Sir以自身為例子。他有兩位千金,兩人在香港會考都拿了多個 A。大女一度考入香港大學醫學系,這位老爸卻想起女兒平日愛畫畫,性格不似愛行醫,於是追問女兒選擇從醫是否只貪圖醫生「夠牛」?討論之後,女兒轉到建築系,現於上海做建築師。
 
「你要觀察子女的興趣同天分,誘導她們。但又不要讓她們知道受你影響,讓她們以為是她們自己作出的決定。」曹Sir小女兒自小愛玩石頭,選了地質學,現於政府負責管理斜坡工作。「我好鼓勵用金錢『引誘』小孩,有人批評我,讀書不是求分數,我說這是傻話!不求分數求什麼?」他從小便跟女兒談好,成績好便會有獎金。小學考試100分可以獲得2元,大學畢業獲取榮譽學位獎10000元。這種手法,有人覺得太功利,但這位非常老爸深信金錢可以引起學習動機。
 
曹Sir說,有一次女兒希望買一個過千元的電動機械人,於是努力讀書拿他的獎金,最後買到玩具,玩了一星期就丟到一旁:「她小學一年級,興趣只是玩玩具,她會想,如何獲得玩具?存錢是方法,來賺老爸的錢啦。但其實慢慢她會明白,獲得玩具未必開心,追求的過程才最開心。」他勸女兒把玩具捐出。至於女兒這樣做是否浪費?他反而不太介懷。
 

欣賞太太的犧牲

 
曹Sir談育兒心得頭頭是道。但吊詭的是,他沒有用很多時間陪伴女兒。數十年來在《信報》,朝十晚十辦公。每周只能在星期日早上,全家一起上教會和品茗。曹Sir把親子重任,全權交給賢內助。曹太多年來任全職主婦,曹仁超認為,母親陪伴子女成長,非常重要,這職責不能委託外傭:「媽媽湊出來的仔,強過菲傭湊出來的仔。孩子在學校被人欺負,有心事,會跟母親說,不會跟外傭說。」
 
曹Sir 承認,這看法被人批評為「古板」,但他深信不疑:「我認為女性肯為子女和家庭犧牲自己的事業,好偉大……我承認的確虧欠了太太,她對家庭的貢獻大過我,除了賺錢,我什麼也不懂得。」曹氏夫婦恩愛。曹太每晚會等丈夫下班才吃飯,曹Sir下班時會打電話回家,曹太才開始蒸魚,待15分鐘後,曹Sir 抵達家門,熱辣辣海上鮮便在餐桌等候他。曹Sir奉勸各位男士,作為丈夫,必須感激太太為家庭犧牲,不應該搞婚外情。
 
然而不少家庭,因經濟壓力必須雙職。曹Sir覺得,女性即使要上班,也應該以「輕巧工作為主」,或找老人家協助照顧孫兒。記者投訴曹Sir對女性不公平,曹Sir澄清,他也接受「家庭主夫」,賺錢交由太太做,問題是社會風氣未接受而已。再問曹Sir,與女兒相處時間這麼少,會否被女兒投訴「爸爸不夠關心」?曹Sir覺得,自己作為父親努力上班,對妻子忠誠,已是「身教」。
 

我只是「贖罪」

 
曹Sir努力工作掙錢,近年財富累積至過億,但母親去世後沒人讚他「叻」(厲害),他亦曾感到迷茫,一度反問自己:「賺那麼多錢做什麼,我的答案是,我也不知道。」10年前他找到新賺錢目標,把十分一金錢捐作慈善,支持內地一個「農家女助學計劃」,訓練農村女孩學習技能,部分畢業生已在酒店找到工作。
 
掙回來的錢,曹仁超看得開。對於在股票市場損手的人,曹Sir不留情地嘲諷為「死蠢」,但本身是基督徒的曹Sir形容,即使像他這種在投資市場贏了的人,也是一種「不勞而獲的社會破壞者」。故此他會把收入十分一捐作慈善,並形容這做法是「贖罪」。曹仁超不接受「慈善家」這種偉大稱號,更自稱這個做法,不過是一種「贖罪」行為。「我覺得自己是罪人,為什麼去幫已經有錢的人再賺錢?」
 
一場大病,曹Sir 的人生觀有否改變?他坦言,60歲之前,他對家庭有責任,60歲之後,已準備隨時離開。若他真的離開了,希望在世上留下什麼?豁達的他說,富可敵國的人在50年後,也沒有人會記得,不應介懷留名。「如果你賺得比別人多,是一種祝福,有責任為社會做一點事。發財不積善,一毛不拔,上天遲早會收回來!」
 
(封面圖片:灼見名家)

留學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