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隧分流、關愛共享派4000元、領取長者綜援提高年限,近期風波一浪接一浪,搞得政府焦頭爛額、狼狽不堪。接連失誤,原因何在?學者和評論員都提出了不少高見,其中的「共識」,是政策的執行細節都是官府關起門來設計,沒有考慮持份者的反應。
現政府要進取有為 成績卻令人失望
3項政策的本意都沒有大問題:三隧分流是為減輕交通擠塞;關愛共享是盈餘「太多」要跟弱勢社群分享;至於老齡化社會需延遲退休、政府需協助60歲以上人士就業,社會上反對聲音都不大,然而到落實這些政策時卻漏洞百出,擾民太甚兼且予人涼薄無情的印象!林鄭月娥領導的本屆政府刻意要表現出進取有為、執行力強,但在上面三大議題交出的成績卻令人非常失望!
三大議題之中,三隧分流和派4000元都可以在短期內解決,沒有多少「長遠影響」;真正棘手,甚或有可能觸發更大危機的,是長者綜援問題。
三隧分流研究了多年而一事無成,主因是三隧皆屬私人營辦,政府透過專營協議施加規管,在收費方面作調整沒有多少迴旋空間。香港過去搞大型基建多以專營權方式交私人企業建造、營運,雙方協議一個回報水平,經一段專營期之後交還政府。這種方式是在六七十年代資金稀缺、政府財力單薄的情況下推行的,以專營權的穩定回報吸引私人投資,政府毋須出資就可興建大型基建。政府的考慮,很大程度着眼於公共財政的承擔能力,而非全港的交通運輸安排。
過去三隧分流做不成,是因為政府受制於隧道公司,不能直接調整收費以達到分流目的。本屆政府決定回應各方訴求,提出一個分流方案,迎難而上,其志可嘉;然而西隧仍由私人擁有,政府只能以補貼方式,拉近西隧和紅隧及東隧的收費,希望達到分流效果。
然而要發揮分流作用,三隧收費理應一致(或三隧都不收費),讓駕車者按需選用。現在按政府方案,西隧收費(50元)仍高於紅隧和東隧(40元),大量的「質疑」和反對聲音隨之而來。如果要三隧分流,首要應該考慮運輸效率,其次才是財政負擔。政府不加大補貼,令西隧收費貼近紅隧和東隧(例如一律收30元),三隧很難起分流作用;但政府加大對西隧的補貼金額,一來財政負擔加重,二來也會招「明益西隧」之罵。現在試圖中間落墨,結果卻是兩面不討好!
政府已表明在三隧收費上再作調整可能性極低,如此一來官員又何須繼續力推?待4年後收回西隧再考慮分流方案,也許是更切合實際的做法。
派錢表格供不應求 何解犯低級錯誤?
三隧分流有難以克服的困難,遭批評尚「情有可原」;派4000元的關愛共享計劃則是把簡變繁,把好事變成壞事。錢是派出去了,卻引來怨聲載道,這又是哪門子管治學問?政府估計合資格領 4000元的市民約280萬,然而公開派發的中文版申請表只得100萬份──自製「供不應求」的混亂,以公務員向來注重執行細節,何解會犯上這些低級錯誤?
財政司長陳茂波解釋,本屆政府不主張向全民派錢,但有條件地派而手續繁複,行政成本又高,當與上一次全民只憑身分證就可領6000元比較,市民明顯受落後者。政府這次派4000元是典型「賠了夫人又折兵」,沒有掌聲只有罵聲。
相比上面兩項失誤,長者綜援的影響要嚴重得多。在處理手法上,政府可說是進退失據,由特首最初說有關政策不可能停下來,觸發民情強烈反彈,特首於是改為發放「就業支援補助金」1060元,作為「補回」單身健全長者與單身健全成人綜援標準金額的差價,令綜援維持在原來的3585元。
有此調整之後,建制派認為可勉強收貨,政府也可順勢有下台階;但原來申領人如果不參與就業支援計劃,或連續半年未有會見社工3次,綜援金每月就會被扣減200元。批評者認為這做法形同「懲罰」,但勞福局長羅致光輕描淡寫,指「扣200元好象徵式」。政府補回的差額是1060元,扣200元近20%,對低收入階層來說,這個比例絕不「象徵式」!局長此言,又再加重政府在長者申領綜援問題上涼薄無情的嘴臉!
說過了──香港的高齡就業率比其他發達國都偏低,媒體也報道了很多個案,揭露了長者60歲以後再難進入職場的困境。除高齡就業難,香港長者貧窮問題也較其他發達國為嚴重。據《2017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透露,2017年香港貧窮率為20.1%,長者貧窮率則為30.5%,65歲或以上的年齡群組貧窮率明顯高於其他年齡組別。
長者貧窮率偏高,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退出職場之後,如果沒有固定收入,即使有資產在手,也會被列入「低收入階層」。但數據顯示,其他發達國的長者貧窮率與整體貧窮率相對較接近,部分國家如法國、荷蘭,長者貧窮率更低於整體貧窮率(見社聯「香港老年入息保障資訊網」)。簡單地說,從數字上看,香港的老齡人口較其他年齡層難於進入職場,貧窮情況也明顯較差,政府的勞工和社福政策應該如何應對?
應對老齡社會 勞福局未令人滿意
很明顯,勞福局只從福利──領取綜援年齡限制──着眼,研究應該提供多少綜援金額,卻沒有從勞工──老齡人士如何繼續留在職場──着眼。綜援制度需要政府公帑支持,職場就業則是自力更生、自食其力。應對老齡化社會,首要是如何提供一個有利高齡就業的制度和環境。這方面勞福局並沒有交出令人滿意的成績。
以「懲罰」方式扣減綜援金額,做法刻薄;協助長者就業,為何不「鼓勵」他們參加就業支援補助計劃?每次見社工可以獲花紅200元,吸引長者參加計劃,不是比扣錢要正面得多嗎?
長者的政治屬性多為保守派,傾向維護建制。這次申領綜援調高年限,令不少長者非常反感,即使非領取綜援人士看在眼裏,都會覺得政府完全離地,對長者就業的困難無知無覺。對搞政治的人來說,這場長者綜援風波也許是政客開拓新票源的大好時機。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