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日益進步,新一代的小孩子應是愈趨聰明;然而他們的學業分數可能提高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卻相對下降。這是教育制度出錯,還是我們錯過最好的教育時機呢?
若要治國 必先修身
在我讀書的年代,大部分名校都是採用英國殖民統治式的尖子教育,我們很少機會接觸中國文化,反而直至從事資優幼兒工作起,開始研究《大學》、《弟子規》及《論語》等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才發現原來中國人在幾千年前已提到,一個人讀書的目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及平天下,當中首要是修身,即是着重個人的品格修養及紀律培訓。若連修身也未能做到,往後的齊家、治國及平天下等三個範疇,都會出現問題。
現今很多父母,包括我在內,因為經常忙於工作,疏於管教年幼子女,沒有告訴他們很多自小應明白及做到的道理。直至小孩子上學,家長一心將教育的責任轉移到老師的身上,希望老師能包攬教育的工作,但無奈的是,在現今的教育制度下,一名老師要照顧15至30個小孩子,除可顧及孩子的基本學業外,老師實在無力兼顧品格培養等工作,結果造成這一群分數高、能力低的新一代。
把握黃金期 灌輸新知識
我深信,要培養出分數高及能力高的小孩子,0至6歲是人生中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小孩子在這段期間最聽父母及老師的話,只要我們願意教導,他們就能學習。最怕的是,當子女願意受教時,我們因忙碌而不願花時間去教,或他們願意學多一點,老師卻看輕其潛能,以為不是時候去教,結果拖慢學習進度。
在我的教育機構中,我們深信每個小孩子都是學習高手,而從我們多年的教學經驗中可驗證到,只要我們願意及用心去教,小朋友都有能力「照單全收」。但在最初階段,年紀較輕的小孩子未必可以完全明白箇中意思,我們只能不求甚解地教,令他們對一些事物產生記憶,為其日後打好一個基礎,留待長大後才作解釋,或透過日後生活體驗,讓其學會融會貫通。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及疼愛子女的父母,你願意把握小孩子學習的黃金時期(0至6歲),培養出分數高及品格好的新一代,為香港美好的將來作出最好的預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