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龍無首,吉?

一般人都認為群龍無首必定天下大亂,互相撕殺,血流成河,一定是凶,但《易經》的用九的判定反而是吉。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幾千年來,無數的朝代更替,治亂興衰,周而復始,不斷重複。一般而言,開國君主,要打江山,通常都是比較厲精圖治,為政不敢怠慢的。但江山一穩,之後的皇帝君主便貪圖逸樂,不理朝政;不是宦官便是外戚乘虛而入,跟着是小人當道,賢良被迫害,或殺或貶官或流放。這樣管治天下,自然百病叢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苛政猛於虎也,只要一有大天災或外族入侵,必定民變四起,而地方的勢力也必乘勢而起,希望問鼎中原,取而代之。中國歷史的各朝各代的國家命運也走不出這個主旋律。

毛澤東想得天下,於是熟讀中國的經典名著。一本是春秋時代孫武寫的《孫子兵法》,目的是如何與日軍和國民黨的戰爭中得勝;另一本的是北宋司馬光寫的《資治通鑑》,他精讀了17次。他的通鑑滿布大大小小的圈和點,所謂「圈出中心,點出重點」。他肯定是《資治通鑑》的專家,借鑑歷史,通透了管領之道,使他擊敗對手,建立政權。

以史為鑑 通透管領之道

其實,除了《孫子兵法》和《資治通鑑》之外,有一本更重要更基本的經典就是《易經》,因為《易經》主要是由西伯姬昌(後來的周文王)被囚禁於羑里七年時寫的一本哲學性和系統思維(system thinking)的書。多年以來,他觀察天地人的變化,悟出箇中規律;又思考個人如何能趨吉避凶,國家能政通人和,國泰平安,從而長治久安。七年之後,他的表現令商紂滿意,相信他沒有野心,於是釋放了他。姬昌回到鎬京,他死後兒子姬發繼位,在牧野大敗商紂,建立周朝,是為周武王。周朝建立至秦統一六國,期間雖經歷了春秋戰國幾百年的亂世,周室衰微,但周天子名義上仍然是天下的共主。總計周一代,(西周加上東周)八百多年,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朝代。

《周易》的名稱有幾種講法,其中一個講法是周朝的《易》。無可否認,《周易》是繼承了夏朝的《歸藏易》和商朝的《連山易》而成的。《周易》的六十四卦和卦辭都是由西伯姬昌所作,而爻辭則由他的第四個兒子姬旦即周公所寫。兩人都是大政治家,有實戰經驗,周公更平定三監,制禮作樂,實行封建、井田及宗法等制度。他們都能歸納一些重要的管領通則,如何會「泰」,如何會「否」,怎樣是「既濟」,為什麼又「未濟」等。不過,因為卦辭和爻辭等的文字太精簡,而箇中道理太深奧難明,所以孔子便作了《十翼》(十份筆記),去方便後人去理解《易經》,後世稱為《易傳》。

管與領,乾與坤

因此可以說《易經》是集合了二千多年先民的智慧,再由周文王、周公旦及孔子三位軍事家,政治家及思想家的智慧集合成書,所以極具參考價值,是做人治國的大智慧,故此《易經》被稱為「群經之首」。自西漢置五經博士,一直到現代,歷朝的讀書人,大學問家,思想家和政治家無不對《易經》加以鑽研,絕非只是江湖術士占卜小道。

有宋朝一代,以文治國,高官宰相都能通文史哲,如歐陽修和司馬光等都是精通三者的政治人物。其中王安石更為人所熟悉,他推行慶曆變法,是中國一次很全面的政治及經濟的大改革。王荊公的學問很廣博,也熟讀《易經》。他建議要研究《乾卦》以學習領導之道。他認為最高層之的領導在於「用九」,「群龍無首,吉」。《易經》的智慧真是很高遠和深不可測,因為一般人都認為群龍無首必定天下大亂,互相撕殺,血流成河,一定是凶,但《易經》的用九的判定反而是吉。這個「吉」實在令筆者百思而不得其解,亦困擾筆者多年。

《易經》有六十四卦,但只有《乾卦》有「用九」和《坤卦》有「用六」,而其他六十二卦只有「初、二、三、四、五和上」六爻的爻辭,沒有「用」的辭,這可見其重要,也突顯乾和坤之重要。

亢龍有悔 陷入管治危機

乾卦的六爻,我相信人們較為熟悉,包括「潛龍勿用」、「見龍在田」、「終日乾乾」、「或躍或淵」、「飛龍在天」、「亢龍有悔」。因為篇幅所限,我試談談「亢龍有悔」,亢者即亢奮也,極端也,「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因為飛龍在天飛得太高太久,自信心爆棚,勝利充昏了頭腦,領導者慢慢變得自以為是,專斷專行,不聽勸告,賢人遠去,小人得勢,民心盡失。孔子說:「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簡單說就是眾叛親離。最近屯門的一所小學的事件可說是一例子。如果管領失去了下屬的信任,會令機構陷入管治的危機,萬劫不復。「上失其道,下便失其心,失位失民,遠賢親佞」,自然發生凶害,悔咎不已。

為了避免「亢」龍的狀態,管領人員當然要不斷自我反思,進德修業。另外,人心莫惻,亦需要居安思危,謹慎做事。如曾子所說:戰戰競競,如履薄冰,也要盡量謙讓避免衝突。那是考驗管領者的胸襟了。

群龍無首 各自精彩

《小象》曰:「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即不以元首自高,因為上九已是陽剛之極,但做人太剛烈則易折斷;而飛得太高也太危險。避免的方法是分散權力(delegation and distribution),避免大權集於自己一身,一來風險可減少,二來亦可以栽培下屬。老子說:「君靜則臣動」,領導人可給予下屬一定的發展空間和機會,如果處理好,能夠同德同心,可以群龍無首,各自各精彩。例子有些企業的團隊自稱三劍俠,三人平起平坐,互相尊重,產生協同效應(synergy)。當然這是管領的最高境界,如上文所說,領導者先要做到transformational leader,能夠教化下屬,讓他們有相同的價值觀和品格,不會潛越,爭權奪利,結黨營私,這樣才不會群龍互鬥,四分五裂。

現時,西方的管理已很民主化(democratic),有分權管理(distributed leadership)。讓最高的領導由多人分擔,打破金字塔式的格局,領導層變成一個靈活多變的團隊,有不同才華的人加入領導。這當然是一個很理想的構思,但如果權力過份分散卻都會大大影響效率,「政出多門」也易有混亂的情況,結果下屬更難以適應,得不償失。「群龍無首」是一個理想的烏托邦,真的不容易做到啊!

陳家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