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操控社交網絡及傳媒 打擊新聞自由

國際傳媒不顧事件輕重緩急,將報道焦點集中在「中國氣球」事件上,批評其為中國間諜行為,而對火車出軌、北溪爆炸兩宗新聞卻只是輕描淡寫,反映了美國的傳媒霸凌行為。

2月3日,美國政府突然宣布在美國領空上發現中國氣球,儘管中國政府多番解釋這只是一隻民用飛艇,因失控而飄到某地,事件純屬意外,與軍事無關,但美方卻堅稱這是中國間諜行為,更不顧一切出動F-22戰鬥機發射空對空導彈,將其擊落。美國大費周章去對付一個不值錢的氣球,有網民質疑是否值得。

2月3日晚上,美國俄亥俄州發生火車出軌,起火爆炸,意外更波及附近3個州。火車上滿載影響人類健康的有毒化學品,因此當地政府不敢怠慢,連忙疏散附近居民。

美記者爆美國炸北溪天然氣管

2月8日,美國資深記者赫什(Seymour Hersh)發表一份調查報告,聲稱美國是爆破北溪天然氣管道的罪魁禍首,指美深海潛水員於去年6月在管道埋下C4炸藥,然後由挪威軍方於9月利用飛機投放的水底聲納將其引爆。赫什提供的證據確鑿,美國政府無法合理解釋。

以上3宗新聞皆與美國相關,但國際傳媒卻不顧事件輕重緩急,將報道焦點集中在「中國氣球」事件上,批評其為中國間諜行為,而對其他兩宗新聞卻只是輕描淡寫。

「火車出軌」事件被網民稱為「美版切爾諾貝爾」,牽涉有毒物質泄漏,是場大災難。據悉在出事地點方圓百多公里外,都有動物死去;當地又下大雨,淋過雨的汽車表面遭到了不同程度腐蝕;仍留在鎮上的居民,大多都出現了身體反應(包括頭痛、喉嚨痛等症狀),嚴重影響地區生態和民眾生活。

「北溪爆炸」則導致歐洲國家能源嚴重短缺,連累了歐洲家庭要抵受一個極冷的寒冬,並加深了俄烏之間的仇恨,使戰爭愈打愈烈,構成人道大災難。客觀而言,難道這些天然、人道災難不值得美國及國際傳媒報道、普羅大眾關注嗎?

事實上,這現象又一次反映出美國的霸凌行為,它直接或簡接地影響國際傳媒,操控新聞報道。美國的目的很明顯,是故意去掩飾「火車出軌」、「北溪爆炸」災難事件,以及自己在當中所犯的嚴重錯誤。

歸根究柢,美國政府不想傳媒鍥而不捨地調查事件,否則在「火車出軌」事故可能會挖出政府更多瘡疤,以及事件背後的大財團例如鐵路公司、危險物品商等,可能會面臨大規模的訴訟及大額的賠償。

傳媒霸凌令第四權蕩然無存

另外,在俄烏戰事一周年之際,美國亦利用於2月18日在德國慕尼黑舉辦的第59屆安全會議之機會,再三炒作「中國間諜氣球」論,並斷言中國在背後支持俄羅斯出兵烏克蘭。美國此舉刻意混淆視聽,企圖推卸北溪爆炸事件的責任之餘,亦加深盟國對中國的仇恨,同時加强它們支持烏克蘭的藉口。

美國「傳媒霸凌」行為與全球媒體崇尚的「第四權」理念背道而馳。簡單而言,第四權指的是傳媒和公眾視聽,透過第四權社會可以有效地監察政府的所作所為,加强市民和政府之間的互動,雙方合力優化社會條件。然而,若然傳媒被政府操控,未能自由地發表新聞或公眾未能適時地獲取準確的新聞,第四權便蕩然無存,社會正義便難以彰顯。

現時在美國的情況更加不妙,傳媒被政府操控,而政府深受富商影響,再加上主要國際社交網絡平台包括臉書、推特、IG等都是美國產品,華府操控新聞更是易如反掌。由此可見,火車出軌、北溪爆炸事件沒有被傳媒適當地報道是絕非偶然的。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黃錦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