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波疫情持續反覆,相信距離「零確診」仍有一段日子,然而停業令至今已踏入第6周,美容業界自7月15日起已經歷個多月被停業的「黑暗時期」,業界上下均處於結業生死邊緣的懸崖,立法會議員(批發及零售界)邵家輝及立法會議員葛珮帆今日(8月20日)聯同教育局資歷架構美容及美髮業行業培訓諮詢委員會主席楊慧君女士、邱比特美容董事蘇峻甡先生、純‧美容資深美容顧問韓智媛女士、飛歷集團董事周偉成先生、美容師江金杏女士及13間美容業協會代表舉辦記者會,反映業界困境與不安,闡述員工工作概況及資助額度不足應付無止境停業的擔憂等,促請政府允許業界復業,以及必須盡快設立補償機制以免業界陷入結業潮。
美容業界遭無了期停業苦不堪言 邵家輝助爭取復業
立法會議員(批發及零售界)邵家輝指:「上次政府就美容院停業4星期提供的資助,對業界有一定幫助,但現在已停業近6星期,美容業界面對『零收入』及『零減租』困境,對業界帶來沉重打擊,政府卻仍未公布任何資助計劃。」他續指,若政府繼續無了期禁止美容業界復業,業界恐未能再承受停業損失,形容業界正處於懸崖邊緣,生意危在旦夕。他希望政府盡早公布補償及支援方案,並早日讓業界局部復業,讓業界對前路恢復信心。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指:「美容業有近六至七萬名從業員,當中很多都是家庭支柱,停業影響大量家庭,不少員工手停口停。政府上一輪針對美容業的抗疫基金至今仍未完全發放,要求政府今個月內全面發放,並撥出更多資源以補貼第二次停業多星期的損失,在業界生死存亡之際解決燃眉之急。」
業界要求「平衡方案」 抗疫同時保業界生存空間
教育局資歷架構美容及美髮業行業培訓諮詢委員會主席楊慧君透露,自疫情以來業界一直全力配合政府抗疫政策,提高防疫衞生措施。惟疫情逆轉,美容業雖不是爆發群組卻仍被勒令停業,更連續發出六次每次七天的停業令,不知何時終結,令整個行業陷入崩潰邊緣。業界認為他們的犧牲沒完沒了,卻並非控制疫情的關鍵,呼籲政府不能再以無了期、無支援的方式要求業界停工,認為政府須和業界共同商討一套抗疫及讓業界生存的「平衡方案」,讓美容業盡快復工。
會上經營小型美容院的韓智媛表示,公司開業三年,兩間分店共8名員工,對於政府無限期七天又七天延續停業令感到相當彷徨及無助,自己既要供樓又要養子女,但無論如何都要支薪給員工,感前路茫茫。而有五間美容院分店的蘇峻甡指,停業期間所有大業主都沒有減租,只有其中一間分店的良心業主願意減租一半。希望政府能有確實的停業期間補償機制,讓業界不用絕望地「齋等」,能作出適當的商業決定。前線員工江金杏亦於記者會上哭訴苦況,停業期間入不敷支,靠積蓄養家供樓,坦言停工猶如死路一條,比疫情更恐怖。
受影響的還包括美容產品及儀器供應商、批發商及代理等美容院上游行業,供應商周偉成坦言他們是最易被忽略的一群,美容院停業他們亦唇寒齒亡,「零訂單」卻得不到業主憐憫,4月捱過28日停業令後,今次停業最初三星期員工仍正常上班,但後來無了期延續停業令後公司最終「跪低」,員工開始要放無薪假,而他們這些美容上游行業除了保就業外,卻一直沒有得到任何補貼,經營極度困難。
業界明白及支持政府「同心抗疫」的工作,承諾會確保個人衛生及防護,美容師亦即場示範美容院會採用的防疫裝備,包括員工必須於工作時更換制服、戴眼罩、頭套、口罩及手套等一次性即棄用品,確保安全衛生。而於「全面復業」的大前提下,對於抗疫及紓困提出六項建議:
1. 訂立及推動防疫衞生指引
業界早於疫症之初自行訂立防疫衞生指引,同時推動全行遵守及執行,確保於護理過程員工及客人都受到高規格衞生標準的防護,減低感染機會。
2. 高規格衞生標準及嚴守保持社交距離
業界會確保環境衛生、個人衛生及防護,規定員工及客人填寫健康申報表,作周全完善的準備,包括針對處所進行全面消毒和抗菌,各會協助商號會員採購防疫面罩、眼罩等物資;嚴格遵從現行「限聚令」,目前業界近九成採用獨立房間,每一房間只容納一位客人及一位美容師;採用窗簾式間隔的服務空間,也會每天進行消毒。保護員工方面,員工非工作時,提供空間給員工可保持適當社交距離,避免聚集。
3. 完整的顧客到訪記錄
鑑於業界的營業模式向來有詳細的顧客和到店記錄,能確保如有感染個案發生時,可第一時間有效追蹤和截斷源頭,防止傳播鏈的形成,減低社區感染機會。
4. 商討制定可持續的支援和停業補償政策
業界強烈要求政府根據疫情實況,為目前及未來可能持續出現的停業措施,與業界商討制定可持續的支援和配套政策,為受停業令影響的行業及數以十萬個家庭提供適切的補償。
5. 商討制定停業準則及機制
要求政府提供清晰透明的停業機制,以針對某行業、群組爆發疫情時,只停該確診處所,並追蹤有關人士作進一步檢測或隔離,而非捆綁其他不牽涉在內的行業,強烈反對「爆1停14」 的一刀切方式,同時剎停599F章中的14類處所。
6. 資助受停業令影響的美容供應商
疫情爆發至今,美容健身業等12類處所更先後被勒令停業近3個月,期間政府雖曾推出「美容業資助計劃」,但美容產品批發及儀器供應商並不包括在資助範圍內。美容院是他們的唯一業務客群,當美容院被勒令停業,美容供應商雖未被停業,但亦等同即時凍結其業務,他們無法申請「美容業資助計劃」及「零售業資助計劃」。業界呼籲政府推出新一輪的防疫抗疫基金,務必補漏拾遺,增設美容產品及儀器供應商的資助,協助他們渡過困境。
是次出席記招的美容業13個協會包括國際斯佳美容協會、香港美容業總會、香港美容從業聯會、專業美容管理發展協會、中醫經絡美容協會、香港化粧品同業協會、國際美業評審總會、香港國際專業導師協會、健康及美容公會、香港美髮美容業商會、國際美容健康總聯合會、香港國際專業美容師協會及國際專業美髮美容協會,涵蓋美容、美睫、美甲等不同業務,包括中小企東主、員工以及批發零售等,代表整個美容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