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財長保爾森:中美應加快BIT談判

儘管中美之間存在差異,但我們之間的共同點更多。如果美國能夠加強同中國的合作,我們擁抱一個美好、繁榮未來的可能性就更大。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編按:

 
「習奧會」以來,中美間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成為了熱詞。這是由古希臘史學家修昔底德首先提出的,特指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戰爭或變得不可避免。不過,一句話便可以將這所謂「陷阱」擊破——中美關係是21世紀最重要的雙邊關係。
 
說這句話的是保爾森基金會主席、美國前財長、清華經管學院顧問委員會名譽委員、首任主席保爾森(Hank Paulson)。近日,保爾森接受第一財經和《第一財經日報》獨家聯合專訪時表示,「中美兩國應加快推動 BIT(中美投資協定)談判,這有利於促進市場競爭、加速兩國經濟改革」。他強調,「儘管中美之間存在差異,但我們之間的共同點更多。如果美國能夠加強同中國的合作,我們擁抱一個美好、繁榮未來的可能性就更大」。
 
保爾森​​可謂中國的老朋友。無論擔任高盛董事長期間,還是此後任職美國財長,保爾森跟中國打交道不下25年,來往中國近百次,為中國經濟改革獻言獻策。保爾森​​更將幾十年經驗濃縮在《與中國打交道》(Dealing With China)一書,講述身居高位時的經歷,展現高層政治的雲詭波譎,也說明為何「中美關係是21世紀最為重要的雙邊關係」。
 
即使離開了美國財政部,保爾森與中國的互動也絲毫沒有下降。他在2011年成立「知行合一」的智庫(think and do tank)——保爾森基金會(PI),使命推動全球環境保護及中美兩國的可持續經濟增長,同時加深兩國的相互了解。基金會的工作原則充分反映了當下現實——只有中美兩國互補協作,才能應對當今最緊迫的經濟和環境挑戰。
 

第一財經專訪美國前財長保爾森

 

21世紀最重要的雙邊關係

 
第一財經日報(下稱日報):你在回憶錄《崩潰邊緣》(On the Brink)中,詳細回顧了金融海嘯爆發時的場景;近期,你又推出了新書《與中國打交道》,你寫這本書的動力何在?
 
保爾森​​:我非常深切地感受到,中美關係是21世紀最重要的雙邊關係。我有幸和很多出色的中國領導人和改革家打過交道,我們都是好朋友,寫這本書就是希望大家知道我推動中美合作的動力,藉此加深雙方理解、增信釋疑,進一步推動中美關係發展。
 
此外,我也希望將這本書獻給我的孫輩們,因為我想告訴他們,如果能夠和中國加強合作,擁抱一個美好、繁榮生活的可能性就更大。
 
日報:你想向兩國政策制定者傳遞什麼訊息?
 
保爾森​​:我希望傳達的主要訊息是,儘管中美之間存在差異,但我們之間的共同點更多。最重要的是,雙方需要在共同之處採取行動、加強合作,如提高全球經濟增速、應對氣候變化、反恐等,這些重大挑戰都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
 
日報:儘管《與中國打交道》的中文版尚未出爐,但你希望通過此書向中國讀者傳遞什麼信息?
 
保爾森​​:這本書的主要人物是中國改革家,他們見證中國經濟改革,我敬仰那些改革家。本書的開篇就提到了朱鎔基,他當時需要做出非常艱難的決定,也提及了王岐山、周小川等人。對於中國而言,未來的重點是更大力推動經濟改革。習近平主席的確制定了非常大膽的改革計劃,但我認為這一進程應該加速。
 

中美應加快BIT談判

 
日報:10月5日,美日等12個太平洋周邊國家宣布,就 TPP 達成基本協議,同意進行自由貿易,並在投資及知識產權等廣泛領域統一規範,然而中國並不在其中。你是否認為中國未來應該加入 TPP?
 
保爾森​​:我當然認為中國應該加入 TPP,不過我更注重的是BIT。因為中美投資聯繫將愈發重要,且中美雙邊投資協定也能形成一種倒迫機制,推動中國加快改革進程,進一步向外國投資者開放市場,增強市場競爭機制。此外,BIT 可謂是 TPP 的子集,因此推動 BIT 也是中國邁向 TPP 的關鍵一步。
 
日報:「習奧會」後,中美之間的「修昔底德陷阱」成為一個熱詞,你如何看待這個概念?
 
保爾森​​:這個概念非常重要。只要回顧歷史就可以發現,崛起的大國和當時的強國難免發生矛盾,比如當年美國獨立後,美英武裝摩擦不斷,1812年美英宣戰,英國甚至還攻入華盛頓火燒白宮。
 
不過我相信,中美關係存在其特殊性,與其他國家間關係都不同。儘管我們在某些​​領域是競爭關係,但兩國的經濟往來十分密切,我並不認為中美之間存在「修昔底德陷阱」,不過中美的未來仍然取決於雙方領導人所做的決定。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

清華EMBA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