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中國經濟規模之大,在經濟順風順水時,其他市場可能埋怨未有受惠。相反現在,其負面破壞力確實不能低估。全球供應鏈,尤其是智能手機等環節,會否受武漢疫情影響,絕對是有其可能。

投資者對於今次疫症影響股市的分析,仍然流於比較2003年沙士的情況,疫症比疫症是對的,但寫得仍然輕描淡寫。調整及波動之後會反彈,是外界的共識,但目前的經濟周期、結構、以至很多影響投資市場的因素,都其實與17年前再不一樣。

當然,隨着愈來愈多確診數字出現,個案覆蓋全球,市場由原本輕描淡寫,已經變得有所避忌及不安。近期市場的表現,明顯是對於疫情來得較預期嚴重的投射,並由驚疫情進一步憂慮到對經濟的影響。

看看近期區內的貨幣表現,不少新興市場投資者今年即使如何樂觀,都礙於不明朗因素,而要沽出手持組合,大手買美元避險。

震盪是SARS時無法比擬

更不要忘記的是,去年底開始因為中美貿易戰暫時停戰因素,紛紛上調中資股為首的投資建議。目前,外界對中資股盈利預測平均最少有一成增長,尚餘仍有11個月時間,但盈利預測似乎極有可能修訂,因為計及農曆新年、經濟及企業活動已停頓了最少1個月左右。

加速市場波動的因素,其實還有目前的社交平台訊息流通太快。手機流傳的訊息真假難分,人心惶惶下,所造成的震盪是17年前所難以比較的。

內地由低調低報,到火速處理疫情,而全球警覺提升,即時影響是全球都同一時間呼籲國民避免到中國及高危地方,將人與人的接觸降至最低,甚至隔絕。

要數影響,當然多的是也:包括正常的商業活動及洽談,就連業績高峰期能否趕及核數等等,亦都成疑。

或者,中國經濟規模之大,在經濟順風順水時,其他市場可能埋怨未有受惠。相反現在,其負面破壞力確實不能低估。全球供應鏈,尤其是智能手機等環節,會否受武漢疫情影響,絕對是有其可能。

不要忘記,內地多個省市都自行再延長農曆年假至本月中或打後,當中包括廣東及上海,涉及的省市佔中國GDP超過六成。即使撇除對中國本身的經濟影響,之後的製造業高峰期,內地工人能否全部歸位也是未知之數。

疫症對經濟及市場構成的問題,無疑可以靠中國人民銀行印銀紙解決,但印銀紙本身並不能解決疫症。每年春季,都是內地以至本港流感高峰期,人口眾多,而且往來頻繁,避免中國由主要貨品出口國,變成疫症輸出國,重點仍然是要從經驗吸取教訓。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胡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