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過去,瞻望將來——紀念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創校110周年(下)

顧瞻往景,邁進新生。適逢聖士提反女子中學110周年紀念,重溫學校戰前和戰後初期部份歷史圖片,對學校早期的發展,多一點了解。
顧瞻往景,邁進新生。適逢聖士提反女子中學110周年紀念,重溫學校戰前和戰後初期部份歷史圖片,對學校早期的發展,多一點了解。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前身是由英國聖公會海外傳道會(亦稱作西差會,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於1905年創辦的聖士提反小學(St. Stephen’s Preparatory School),最初收錄男女小學生,後增收女中學生;其後全校包括中學、小學、幼稚園和接收寄宿生,故當年名字是聖士提反女校。校址原本位於堅道35號,後遷至堅道27號(即現今堅道61-71號),並於1922年獲政府撥地建成現今列堤頓道的校舍。1962年,海外傳道會將學校及管理權移交校董會,以聖公會港澳教區主教為校董會主席,成為香港聖公會轄下學校之一。
 
1914年3月14日,聖士提反女校的建校契約(Deed of Foundation),由英國聖公會海外傳道會(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各有關成員、華人創辦人何啟、曹善允等人簽字見證。資料提供:香港聖公會主教府檔案 Diocese of Hong Kong Island – Secondary School(SS)– St. Stephen’s Girl’s College(SSGC)SSGC(11)3/1946-11/1960, File No. 101。
1914年3月14日,聖士提反女校的建校契約(Deed of Foundation),由英國聖公會海外傳道會(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各有關成員、華人創辦人何啟、曹善允等人簽字見證。資料提供:香港聖公會主教府檔案 Diocese of Hong Kong Island Secondary School(SS) St. Stephens Girls College(SSGC)SSGC(11)3/1946-11/1960, File No. 101。
 
1919年,聖士提反女校師生合照於學校運動場。圖中前第四排正中站立的外籍女士,正是當年已升任校長的龍女士(Mrs. Winifred Ida Griffin;代校長1913-1915年,校長1915-1921年),她是校訓的創立人,也是強調女生須有獨立思考的倡導者。她與當年港督夫人關係十分良好,更於1913年獲得港督梅含理(Sir Henry May)撥地,即現時柏道和列堤頓道交界的一幅地段作為學校活動的場地。
1919年,聖士提反女校師生合照於學校運動場。圖中前第四排正中站立的外籍女士,正是當年已升任校長的龍女士(Mrs. Winifred Ida Griffin;代校長1913-1915年,校長1915-1921年),她是校訓的創立人,也是強調女生須有獨立思考的倡導者。她與當年港督夫人關係十分良好,更於1913年獲得港督梅含理(Sir Henry May)撥地,即現時柏道和列堤頓道交界的一幅地段作為學校活動的場地。
 
1920年,聖士提反女校幼稚園學生合照,圖中可見學生包括不同國籍的中外男女兒童,這正是香港早期由聖公會海外傳道會辦學有教無類的最佳表現。然而,聖士提反女校當初的定位是為富裕的華人子女提供正統英式教育、保留和促進中國年青婦女高貴的優良品格,故學校的收費亦不是一般大眾所能負擔。時移世易,當2013年學校計劃於兩年後,將中學和小學轉為直資辦學,並重新回到傳統貴族學校的行列。但提議受到不同方面的反對,為免對學校群體造成嚴重分化和對學校的團結帶來負面的影響,計劃最終被擱置。
1920年,聖士提反女校幼稚園學生合照,圖中可見學生包括不同國籍的中外男女兒童,這正是香港早期由聖公會海外傳道會辦學有教無類的最佳表現。然而,聖士提反女校當初的定位是為富裕的華人子女提供正統英式教育、保留和促進中國年青婦女高貴的優良品格,故學校的收費亦不是一般大眾所能負擔。時移世易,當2013年學校計劃於兩年後,將中學和小學轉為直資辦學,並重新回到傳統貴族學校的行列。但提議受到不同方面的反對,為免對學校群體造成嚴重分化和對學校的團結帶來負面的影響,計劃最終被擱置。
 
1922年4月7日,英皇威爾斯太子訪港(後來成為英皇喬治六世 King George VI),特別安排為聖士提反女校新校舍作奠基儀式,學校派出女生伍瑞霞(Ng Sui Ha),帶領兩名幼稚園生郭天佑(左一)和劉慕蓉(Lau Mo Yung)獻禮。郭天佑是新校舍籌建委員會委員郭少鎏先生的千金。郭少鎏在創校不久便十分支持學校發展,並於清末民初,將他八個子女全部送到聖士提反女校就讀。
1922年4月7日,英皇威爾斯太子訪港(後來成為英皇喬治六世 King George VI),特別安排為聖士提反女校新校舍作奠基儀式,學校派出女生伍瑞霞(Ng Sui Ha),帶領兩名幼稚園生郭天佑(左一)和劉慕蓉(Lau Mo Yung)獻禮。郭天佑是新校舍籌建委員會委員郭少鎏先生的千金。郭少鎏在創校不久便十分支持學校發展,並於清末民初,將他八個子女全部送到聖士提反女校就讀。
 
1922年,全校不同班級的學生和教職員合照,圖中第三排正中的正是校長史蔑女士(Miss Middleton-Smith)。史蔑女士在任校長時(代校長1921-1922年,校長1924-1929年),帶領學校渡過動蕩的1925年;事緣上海一間日本紗廠罷工,日本主管殺了一個華工,於5月30日引發上海學生抗議,上海公共租界警察和英軍先後射殺了52名學生,事件在廣州和香港繼續發酵。到了6月底,香港出現反外國人和反基督教運動。不少香港中學生支持抗議,香港學校相繼停課。幸好史蔑校長和一眾教員關係十分良好,華人教員和女生們均對學校忠心,沒在參與這場政治抗爭活動,令聖士提反女校能平安渡過管治危機。同樣是政治運動,2014年9月在香港持續79天的雨傘運動,不少中學生積極參與公民抗命集會,連同一些大學教授也鼓吹罷課和佔領中環,令不少學校曾出現管治的危機。
1922年,全校不同班級的學生和教職員合照,圖中第三排正中的正是校長史蔑女士(Miss Middleton-Smith)。史蔑女士在任校長時(代校長1921-1922年,校長1924-1929年),帶領學校渡過動蕩的1925年;事緣上海一間日本紗廠罷工,日本主管殺了一個華工,於5月30日引發上海學生抗議,上海公共租界警察和英軍先後射殺了52名學生,事件在廣州和香港繼續發酵。到了6月底,香港出現反外國人和反基督教運動。不少香港中學生支持抗議,香港學校相繼停課。幸好史蔑校長和一眾教員關係十分良好,華人教員和女生們均對學校忠心,沒在參與這場政治抗爭活動,令聖士提反女校能平安渡過管治危機。同樣是政治運動,2014年9月在香港持續79天的雨傘運動,不少中學生積極參與公民抗命集會,連同一些大學教授也鼓吹罷課和佔領中環,令不少學校曾出現管治的危機。
 
1924年1月25日,港督司徒拔夫人(Lady Stubbs)主持新校舍開幕禮。圖片攝於約1926年,學生在新設的郭少鎏堂參加早會時合照。郭少鎏堂的定名是新校舍籌建時,籌辦委員郭少鎏先生捐了1萬港元作興建大禮堂的費用,另捐了3,000元用作添置傢俱。學校於抗日戰爭的第二年(1939年),於禮堂舉辦慈善游藝會,籌得2,000元,捐作抗日醫藥賑濟之用。1941年11月19日,剛上任的港督楊慕琦(Sir Mark Young)在該堂主禮學校戰前最後一場畢業禮後,校舍便改為戰時緊急救護醫院,其後更被日軍佔領,改為「東亞學院」。圖片取自白居雅女士(Kathleen E. Barker)著《沐恩百載, 本信進前:聖士提反女子中學1906-2006圖片歷史》,頁15,插圖5(學校獲劍橋大學圖書館監委會批准刊登)。
1924年1月25日,港督司徒拔夫人(Lady Stubbs)主持新校舍開幕禮。圖片攝於約1926年,學生在新設的郭少鎏堂參加早會時合照。郭少鎏堂的定名是新校舍籌建時,籌辦委員郭少鎏先生捐了1萬港元作興建大禮堂的費用,另捐了3,000元用作添置傢俱。學校於抗日戰爭的第二年(1939年),於禮堂舉辦慈善游藝會,籌得2,000元,捐作抗日醫藥賑濟之用。1941年11月19日,剛上任的港督楊慕琦(Sir Mark Young)在該堂主禮學校戰前最後一場畢業禮後,校舍便改為戰時緊急救護醫院,其後更被日軍佔領,改為「東亞學院」。圖片取自白居雅女士(Kathleen E. Barker)著《沐恩百載, 本信進前:聖士提反女子中學1906-2006圖片歷史》,頁15,插圖5(學校獲劍橋大學圖書館監委會批准刊登)。
 
1926年,學校教職員合照,前排左至右:在座的第五名是英語教師夏女士(Miss Dora Emily Hazeland),第九名(正中)是史蔑校長(Miss Middleton-Smith),第十一名是歐鏡新女士(Miss Edna Atkins);後排站立者:左至右第八名是寶興懌姑娘(Miss Beatrice Pope)。這些外籍女教員,來自不同背景、於不同年代加入聖士提反女校,對學校初期的發展,建樹良多,在二戰前後的校史中,寫下重要的一頁。
1926年,學校教職員合照,前排左至右:在座的第五名是英語教師夏女士(Miss Dora Emily Hazeland),第九名(正中)是史蔑校長(Miss Middleton-Smith),第十一名是歐鏡新女士(Miss Edna Atkins);後排站立者:左至右第八名是寶興懌姑娘(Miss Beatrice Pope)。這些外籍女教員,來自不同背景、於不同年代加入聖士提反女校,對學校初期的發展,建樹良多,在二戰前後的校史中,寫下重要的一頁。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

林準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