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不少網上金融平台興起,公眾或漸會開始狐疑實體銀行的存在價值。那麼網上金融、地產代理等平台,真的可以替代傳統的實體銀行、地產代理嗎?
銀行的本質為金融中介,旨在將資金從擁有額外資金者,轉移給需要資金者。以往,由於未有渠道知道以上資訊,所以必須依賴銀行作為中介,進行貸款等交易。
然而,網絡的出現消除了對中介的需要,現時,需要借貸的人只需列明所需金額、利息、年期等資料放上網,若有人同意即可交易──網上金融平台相對實體銀行的優點顯而易見:資訊和交易成本可大大降低。然而,為何網上平台出現已久,時有倒閉,實體銀行卻屹立不倒呢?
實體銀行屹立不倒
首先,網上金融平台未能擔當核證的角色。銀行處理的交易並非撮合交易、提供資訊這麼簡單,還有重要的核證工作,包括驗證雙方身份、借貸人是否有能力還款等。這正是銀行附加價值的所在,由於批出貸款後,銀行須承擔出現壞帳的後果,因此銀行一般會小心審批貸款人的還款能力。沒有中介的網上交易平台就難以做到上述工作。
我們如何通過網絡判斷借款者是否誠實可靠呢?有意見提出可以貸款人的口碑作證明,然而,這衍生兩個問題:一、口碑可以造假;二、即使貸款人素來有完美的還款記錄,這亦不足以證明他是次交易有還款能力,或者沒有圖謀不軌。由此可見,網上平台致命的不足在於它難以確保交易雙方的可靠性。即使以現時大數據的科技,在網上仍然難以完成核證工作,因此除非網上平台能提供完善的驗證、核對系統,在可見將來,實體銀行仍會存在。
其次,在網上金融平台造假過於輕易和平常。最近時有網上金融平台籌得大筆金錢便結業的騙案,可見在網上匿藏身份之易,加上缺乏監管,限制了網上金融的發展。對於銀行這建基於信譽的機構而言,十宗交易中若有一、兩項造假,就足以嚴重削弱系統的可信性,使不少有意的用家卻步。
最後,網上金融平台未能處理涉及大筆金額的交易。銀行一般最賺錢的交易是金額較大的樓按,然而,若要在網上借上數百萬的款項,在網上平台不像銀行倒閉後可向政府問責、索取保障下,要找一個願意投放巨額資金的存戶頗為艱難。
所以,現時網上金融平台只適合處理小額交易,加上相對傳統銀行的中肯利率,使用網上平台的雙方須費時磋商利息計算方法等細項,最後交易成本不一定會較低。
總括而言,在網上科技和監管仍未成熟的階段,網上金融平台於20年內也無法取代實體銀行。
原刊於《頭條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