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偉康是前《魚樂雜誌》總編輯、香港投釣會主席,他更是香港集郵界的「後起之秀」、郵票拍賣場的常客,擁有無數精品。他1980年起開始接觸及收集郵票,專注收集香港、澳門、新中國郵票,而重點為維多利亞、日佔香港時期印花稅票,以及伊利沙伯二世印花稅票。
無郵不歡
曾幾何時,集郵是香港很多男孩的課餘興趣,幾乎每人都有一本郵票簿,他們更會把人家寄來的信件上郵票剪下來,我記得六十年代大陸寄信來香港的郵資是人民幣8分錢,我也會把它剪下來當集郵。小朋友集郵的風氣,不知在什麼時候開始消失。現時香港仍有小眾集郵愛好者,對這小紙片愛得如癡如狂,其中有人不惜投下萬金,只為擁有一枚珍罕或少見的郵票,感染歷史的一鱗半爪。
謝偉康對香港郵票情有獨鍾,天天幾乎無郵不歡,似是病入膏肓,最近他興高采烈,向我展示其最近購入珍藏的一枚香港郵票,這枚罕見的郵票,是他花了年多時間及逾5000多英鎊(約5萬港幣),從英國一位老收藏家手上購入,這枚香港珍郵流傳於世的,只有14枚。
謝偉康還向我介紹了早年維多利亞時代,有三枚比較著名郵票,可稱為香港早年郵票三寶:
一寶:1862年12月8日,香港開始發行第一套郵票,面值2仙。這套郵票共7枚,是香港郵票的創始鼻祖。
二寶:1863年,第二套郵票發行,其中有一枚面值96仙,橄欖棕色的郵票,由於面值高,印刷量少(只印了52版每版120枚,共6240枚) ,加上損耗,流傳至今已極為罕見,最近一家拍賣行曾有一枚拍賣,結果以35萬元成交。
三寶:1880年發行的加蓋改值普通票中,有一枚面值8仙改為5仙的郵票,在加蓋時反轉了,形成倒蓋,傳說只有一版(120枚) ,流傳於世只有14枚使用過的郵票,現時每枚市值5至8萬港元。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