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港府正在努力令經濟復常。從各種具體事項來看,他們的確努力,所以在鍾庭耀主持的香港民意研究所的7月最新調查中,李家超的支持率淨值明顯上升22%。不過,經濟復常說來容易,但現實卻有不少困難,需要一步一腳印地實踐。
身處中美角力 港難有主導角色
從官方的角度看,經濟復常的困難主要是外圍經濟形勢不妙,歐美市場也不穩定,加上東南亞國家比香港早起步復常,香港必須快馬加鞭。此外,中美關係仍然是一大絆腳石,香港只是雙方角力的一個着力點,甚至只是一隻執行的棋子,沒有什麼主導的角色可言。
最近,美國政府還通過美國傳媒放料,聲稱可能不讓李家超前往美國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其實,這可能只是美國虛晃一招而已,藉此增加跟北京談判的籌碼。試想,中國也有還價的籌碼──如果李家超去不了,習近平也可以拒絕出席;沒有中國參與的國際經濟會議,自然大為失色。況且,總有一天輪到中國舉辦亞太經合會議,屆時也可用同樣的手法對付美國,那又如何呢?
可見,關鍵仍是香港本身的實力如何?李家超最近訪問一些東南亞國家,與該國領導人建立關係。內行人明白,如果沒有北京在背後推動,外國元首用什麼規格接待中國的一個地方領導人?都會視乎具體需要而定。
北京督促下 復常速度可加快
把各種因素放在一起考量,香港經濟復常同時存在有利和不利因素;只要對策運用得當,相信可以逢凶化吉。當然,困難也不能輕視。例如,政治上的氣氛仍然令人感到困悶。
值得研究的是,在上述民意調查,李家超的支持率上月只有49.7%,首次跌破50%;不過,反對率同時下降16%,相抵之下,才出現支持率淨值上升22%。支持率下降的原因,可解釋的原因包括:政治氣氛仍然收緊,包括即將舉行的區議會選舉未必像以前那麼活躍,泛民能夠入閘的機會仍需觀望。
不過,李家超及一眾官員表現出來的工作投入,也會挽回不少民望。加上內地官員已提出「過猶不及,不及也是過」,變成一種來自北京的督促。客觀現實說明,這種力量比民意強得多;加上內地在國際層面的協力,經濟復常的速度可望加快,以紓民困。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