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怎處理學生事務?

作為一個經濟學家,如果將校園當成社會的縮影,則會發現社會上也有很多不同弱勢社群需要幫助。

大家都知道,我的專業是經濟學,而我通常都會評論經濟、社會時事。我亦有另一身份,就是新亞書院的輔導長,平日會處理學生事務。輔導長的英文是Dean of Students,除了學生學術上的事務外,輔導長也會參與管理工作,例如學生的情緒問題,有無自殺傾向,或者家庭的經濟問題、海外交流、宿舍事務等等。

審慎處理學生問題

我擔任新亞輔導長近兩年。在處理學生事務上,很多時候未必可以用經濟學思維去解決問題。例如宿舍問題,學生多,宿位少,如果從經濟學角度出發,由於供應短缺,就應該加宿費,但宿費要跟隨通脹增加,也不是易事,在學校內這會演變成政治議題。學生由於負擔能力有限,對此必定反對,故在校園內分配資源未必能依靠市場經濟的機制,也無法只憑成本效益考慮。很多時,老師和教授都要花上一個下午討論,哪怕只是討論一個小銀碼,如數百元的學生資助分配誰屬。從經濟學角度,這是不符合成本效益的,但學生資源的分配一來未必運用市場機制,二來也是交由老師處理為佳。

我處理學生事務已有一段日子,當中也有些感觸。有經濟問題的學生困難往往源於家庭問題。這些學生本身的資源有限,可能只有數千元,家裏也擁有很少資產。在一個如此大的社群中,有不同的學生,作為一個經濟學家,如果將校園當成社會的縮影,則會發現社會上也有很多不同弱勢社群需要幫助。

弘揚新亞精神

人所共知,錢穆先生除了是國學大師、受人敬仰的學者,也是一個辦學者,新亞書院便是由他創辦。新亞精神在於「手空空無一物」、「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社會上有很多新亞書院的校友,他們也知道,新亞精神就是即便我們一無所有,也要「千斤擔子兩肩挑」。為了推廣中國文化和弘揚新亞精神的事業,我們也在學生身上做了不少工夫。其中一項,是今年四月我和黃乃正院長帶一群學生到錢穆先生的墓地拜祭,而錢先生乃葬在蘇州太湖旁。我們帶學生回去,除了希望讓學生知道新亞的歷史淵源,也讓他們看看今日內地的發展狀況。學生全程表現都很好。

如果大家到了蘇州無錫太湖邊一帶,也可到錢穆先生的墓前憑弔這位一代國學大師。在此亦願香港人都能秉承新亞精神──在社會上不少人缺乏資源,仍希望大家能努力工作、奮進,多為香港做事,使香港前途變得更光明。

原刊於《頭條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莊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