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讀白
「一帶一路」10年,世局風雲色變。針對美國霸權分析絲路,可從倡議前、提出倡議、推出後及今天成果4個回合後看中國優勢。
倡議前的世局形勢
美國領先,大不如前。全球老大,領先已今非昔比,金融海嘯(2008年)迫使零利率加量化寬鬆,拖累歐洲走出5隻「歐豬」債務危機。這邊廂的中國,經濟有别西方,還能以負責任態度煞停人民幣升值的匯改,助力世界經濟穩定;支持和配合華爾街改革法案,遵循新遊戲規則。
美國換人,重返亞洲。奧巴馬總統上台,口號由本身的「改變」(Change)換上後期的對外「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把國內矛盾轉移視線,外交政策強調「重返亞洲」──針對中國周邊,包括南海的東南亞、日韓及中國台灣地區的東亞和印太等南亞。
地理格局,圍堵中國。中國在地理局勢上更見嚴峻:南面是難以穿透的喜瑪拉雅山脈,西面是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內陸高地的中亞,北面是人口不多的俄羅斯遠東地區,如今,若沿海亦被圍堵,中國通往國際將遇困境。
惡劣局勢下,十八大(2012年)選出了習近平總書記。面對百年未有的大變局,10個月後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
提出倡議 全國改革
當選翌年,開放合作。在2013年,國家主席外訪哈薩克(9月)和印尼(10月),分別提出陸路和海路的合作倡議,有關政策文件《願景與行動》(《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於一年多後(2015年3月)出台。
搶先出閘,還有兩會(全國政協和人大)期間的政府工作報告,按區域經濟定出三大戰略: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涉及全國各地的一帶一路。「戰略」一詞用於對內,全國各地配合改革開放:北方省份面向俄羅斯;西面新疆指向中亞至歐洲;而首次官方文件出現這個「粵港澳大灣區」名字及周邊省份則對接東南亞和南亞。也就是這一點,對香港日後發展極為重要。
共商共建,五通對接:《願景與行動》提出五通,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解決資金需求,成立絲路基金(2014年)和亞投行(2016年)(註1)。沿線大致指亞洲65國,佔了全球六成多人口,惟GDP總量卻少於三成,屬於相對落後的發展中國家,目的是以共商、共建、共用原則相互對接。
倡議遇壓 修訂應對
開局初期,氣氛尚好。2017年舉辦首次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近30國元首(其中包括意大利、希臘、西班牙、匈牙利)出席,簽下大量備忘錄及合作協議。參與者擴闊了,只要願意參與的都屬於一帶一路的國家!一帶一路突破了美國的圍堵,海上強化東南亞的合作、陸路的中歐班列把貨物通往中亞、中東和歐洲大陸。
美換總統,狂攻中國。這一年特朗普當上美國總統,在短暫的蜜月期後,對中國發動攻勢。根據史丹福大學(2022年)報告回顧,美國政府持續5年通過媒體造假(註2),對應了當時社會散播的一帶一路債務陷阱謠傳,引致包括馬來西亞於2018年退出鐵路合作計劃。同時,貿易戰對華增加關稅,去全球化與一帶一路唱反調。2019年加強打壓,扣押華為的孟晚舟副董事長、禁止使用5G技術、新冠肺炎對華指控、接見和支持香港的「黑暴港獨」分子等。至年底,推出「藍點網絡」(Blue Dot Network),企圖建立西方認證計劃來抗衡基礎設施建設。(註3)
風吹雨打,倡議調整。2019年舉辦第二屆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豐富了一帶一路的內容,提倡「廉潔絲路」、「數位絲路」、「綠色絲路」、「創新絲路」和「人文絲路」。當年2月份,《粵港澳大灣區綱要》也出台,規劃灣區建設和參與一帶一路。
絲路耕耘 開花結果
拜登瘋狂,誣衊脅逼。2021年美國再換總統,外交列中俄為對手。6月份推出「重建更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 B3W),希望與G7一起融資對抗中國基建(註4)。第二年(即2022年)8月佩洛西竄台,再發動一連串的芯片科技戰!然而,絕大部分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或是食砒霜毒老虎。
處變不驚,正氣凜然。中國公布外交白皮書,於拜登就任前夕申述了中華文化品格,基因是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和樹道義。相對拉幫結派的拜登,我們誠懇地幫助發展中國家。以和平共處原則參與全球治理,於2022年前後數月內,在聯合國大會和博鰲亞洲論壇分別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更於年底寫入二十大報告,繼續堅持對外開放。
雨露滋潤禾苗壯,星辰轉流樹百年。耕耘十載,「基建狂魔」在多國項目一一落成,例如2022年便有蒙古鐵路、中老鐵路、印尼高鐵、孟加拉橋、柬埔寨公路、巴基斯坦水電站、卡塔爾球場、埃及鐵路、匈塞鐵路、黑山公路、克羅地亞大橋、贊比亞供水、肯亞高速等數之不盡的項目。一帶一路的清單中,還包括了151國32組織簽下200餘份合作文件、國際貿易增長近七成、140國以中國為主要貿易夥伴、東盟轉向中國成為最大貿易地域、中歐班列增加至每年1.6萬列、中國對世界GDP貢獻近四成(包括美國在內的G7僅佔25%)。(註5)
總括而言,無論美國如何拉幫結派、虛張聲勢地施霸權,中國堅持授之以魚、務實誠懇地廣結緣。十年絲路,開花結果,中東、東南亞、非洲和美洲更多國家對接一帶一路攜手構建高質量的命運共同體。
註:
-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AIIB)於2016年1月在北京開業,會員由57創始成員國增至105個國家和地區,包括美國的盟友加拿大、澳洲、新西紐、英國、法國、德國等,而美國持續高調反對。美國史丹福大學網絡觀察室(Stanford Internet Observatory)和格拉菲卡社交平台分析公司(Graphika),《未聞之聲:五年來「親西方秘密操縱輿論運動」的評估》報告,2022年8月24日。資料來源:https://stacks.stanford.edu/file/druid:nj914nx9540/unheard-voice-tt.pdf
- 「藍點網絡」:成立的海外私人投資公司、澳洲外交及貿易部和日本國際協力銀行主導,根據市場主導、透明度及財務可持續等方面,評估及認證印太地區及全球國家的基建項目,把承諾推動可持續基建的國家、企業及民間社會結合起來。(2019年11月5日)資料來源:美國國務院 www.state.gov/blue-dot-network/。追查相關新聞,除了推出時的親西方媒體高調報道外,並不看到實體項目,過去一年更是寥寥無幾的報道。
- 「重建更好世界」:由美國主導倡議,希望與其G7盟友在2035年前籌集40萬億美元,為發展中國家改善「氣候、健康與健康安全、數位技術和性別平等」狀況,以反制中國一帶一路的基建(2021年6月12日)。資料來源:美國白宮,President Biden and G7 Leaders Launch Build Back Better World (B3W) Partnership,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1/06/12/fact-sheet-president-biden-and-g7-leaders-launch-build-back-better-world-b3w-partnership/。然而,在建設基礎設施的實行能力,中國今天已成為著名的「基建狂魔」,相對美國連一條高鐵也缺乏;成本效益方面,中國亦明顯大幅領先,成本高增加收回成本困難,將導致籌集天文數字的40萬億美元難以實現。
- 趙磊,「中國經濟外交追求互利共贏(國際論壇)」,《人民日報》2023年1月27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3-01/27/nw.D110000renmrb_20230127_3-03.htm
原刊於點新聞,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