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香港貨櫃碼頭排名已經下跌。(亞新社)
國慶酒會後往東莞「石龍鎮」走一趟,一睹這個逆轉香港航運前途之地。這裏是火車大站,物流樞紐,其前景不遜色於香港。
香港協助中國產品輸往世界,海運和航空佔本地生產總值3.7%,把貿易及物流合計,更接近四分之一產值,是第一大經濟支柱。然而,今天一帶一路正在靜悄悄地改變了環球佈局。
貨櫃港十年逆市倒退
貨櫃碼頭排名,香港曾連年稱冠,今天三甲不入,更淪為十年來集裝箱吞吐量唯一倒退的港口。(見圖一)
地理環境驕人的深水港,獲全國各地幅射支撐,每周近百貨輪往返世界500多港口。在現代化的硬件和軟件配套下,高效專業管理,令成本效益在市場上獨佔鰲頭。
香港供應鏈樞紐的角色隕落,原因內憂外患。戰後中蘇交惡,內陸被山脈和沙漠等屏障妨礙陸上的鄰國交往,南中國海成為唯一而又可靠的銜接國際要道,助就東方之珠燦爛輝煌。
全國海陸空三路發圍
突破海路寡頭,中國地圖左方另起棋局,新疆擔當「絲路經濟帶」樞紐,西接中亞,南出巴基斯坦(中巴經濟走廊)直入中東石油帶(見圖二)。一帶一路合奏全國交響樂:
海路:「倡議」點名15港口,全面鋪開海運戰線;
空路:發展國際級的上海和廣州「門戶複合樞紐」機場,鄭州和西安等內陸「區域性門戶樞紐」航空港;
陸路:20多個城市(義烏、重慶、成都、鄭州、武漢、長沙、蘇州、廈門、……)啟動「中歐班列」火車,經新疆(霍爾果斯、阿拉山口)、內蒙(二連浩特、滿洲里)和黑龍江(綏芬河)出境,把集裝箱運往中亞和歐洲城市。
東莞市便是其中一城,當年是香港背靠的山寨、珠三角的世界工廠,現搖身變成「中亞班列」、「中歐班列」的發車總站。東莞「石龍鎮」,去年更成為「中俄貿易產業園」落戶地。
陸路成本優勢宜拓展
2013年起,東莞站每週發車往中亞的哈薩克等國,累計貨物約十萬噸;2015年進一步開出俄羅斯列車,今年首季後逐漸擴展至波蘭、德國、荷蘭等各國,全程僅需二十天。
成本較海運大幅急降,運費可削八成,時間省半,無懼颱風等不明朗因素。
世界在變,而且還會持續改變,東莞只佔全國同類型的「中歐班列」僅5%。一帶一路將繼續落實基礎設施建設,大量路橋將被接通,現代化的機場和港口一一擴建。「中國製造」依賴香港出海,其重要性每況愈下。
清晰了解「一帶一路與我何干」,香港經濟支柱需要重新部署,研究如何破解為反對而反對的障礙,做好無縫、高效的「海鐵聯運」、「空鐵聯運」接駁貫通東莞站,開拓澳紐和「東亞經濟圈」產品在港登岸,轉向消費轉型的內地(包括電商)市場,以及借用「中歐班列」輸往歐洲、亞洲各地。此外,利用「全球競爭力報告(2016)」反映本港基建的七連冠優勢,考慮輸出相關技術、經驗,連同金融板塊,於一帶一路沿線扮演專業顧問及合作等角色。
(備註:感謝一帶一路發展聯會戴景峰主席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