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特首曾蔭權涉嫌貪污的案件,廉署查了三年,仍未決定是否檢控,有人質疑,廉署檢控的尺度出了問題。到底廉署的尺,是否因人而伸縮,這個不得而知,但如果有一把可以丈量萬事萬物的尺,這世間就會寧靜得多。
惠施與莊子的辯論
但凡爭拗,一定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哲學史上著名的「魚樂之辯」,就是個好例子。有一天,好辯的莊子跟辯論大師惠施遊山玩水。看到魚在水中游,莊子說:魚真是快樂呀!惠施逮住了這句話,質疑他:「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當然不甘示弱:「子非我,焉知我不知魚之樂?」辯到頭來,誰也拿不出魚是否快樂的理據,誰也不服誰。
阿基米德求一個支點來撬動地球,其實,這世界,最需要的是一把丈量萬事萬物的尺。有了這把尺,事情的利弊得失,就能一目了然,大家都能進退有度:政黨就不會天天爭拗何謂公義;當權者就不會「欲與天公試比高」,使大躍進變成了大災難;做父母的就不會過度催谷子女,使他們失去學習興趣;拼命賺錢的人就不會窮得只剩下錢。
可惜,這世間並未有這樣的一把尺。即使在古代,有三綱五常作為行為的標準,但即使是用意良善的準則,都會被濫用。強調貞節,就會有「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冷酷無情;力求功名,就會出現如范進中舉般的瘋狂。即使是孔子,到了70歲,才能夠「從心所欲而不踰距」。大聖人尚且如此,何況是凡俗之人。
財富愈多愈好?
人人心中都有一把尺,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手持的是最標準的尺,難免會以自己的標準去量度他人,世間也因此而煩惱不絕。不過,對於財富,香港人卻很有共識,那就是愈多愈好。大家手中的尺居然都一樣,真是難得。
農曆年將至,恭喜發財之聲又會不絕於耳。一年的開始,我們最關心的,是發財,愛財愛得如此的赤裸裸,香港這個世界金融中心,真不是浪得虛名。
魚在水中游,是否快樂,沒有人知道;人發了財,是否快樂,卻不難知道,看看那些有錢人就知道了。問題在,什麼叫有錢?一千萬?一億?十億?百億?千億?剛剛由中國首富之位被貶下來的馬雲,在新任首富的眼中,算不算有錢人?財富的多寡,到底有沒有一把量度的標準尺?
剛戴上首富的冠冕時,馬雲說他感到很痛苦,現在的他,大概沒有那麼痛苦了吧!發財發得那麼痛苦,到底還要不要在新年見面時,第一句就說恭喜發財?
兩隻狗兒的對話:
你以前是賽跑冠軍,為什麼現在不再跑了?
因為我知道那隻兔子是假的。
這是一隻狗的覺悟。
什麼時候,人才會覺悟一味求財的虛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