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移民 物是人非

早期從歐洲來的移民,橫渡大西洋,進入紐約港口,必會遙遠眺望到自由女神像的巍峨身影,移民會在附近的Ellis Island清關或檢疫,之後才獲批進入紐約市。

承接上文:〈重訪紐約世貿──21世紀國際形勢急轉之始〉

8月24日(星期五)

約好了中大同學R晚上7:00在我們的酒店地下會面。今天去參觀自由神像島,以及早期移民博物館的Ellis Island。自由女神像也許是代表美國最重要的象徵,其所在地為自由島(Liberty Island)。它原本是法國人致送給美國立國百周年的紀念品,站立在曼克頓南端海港內。

早期從歐洲來的移民,橫渡大西洋,進入紐約港口,必會遙遠眺望到自由女神像的巍峨身影,移民會在附近的Ellis Island清關或檢疫,之後才獲批進入紐約市。富蘭克林有名言︰”Where Liberty is, this is my country.”

矗立在自由島上的自由女神像。
矗立在自由島上的自由女神像。

進入美國必經之處

這次我個人可能已是第三次來參觀了,Anita及Cedy只是第二次。第一次應該是在2000年,一家五口,我記得當時曾進入神像身體內;沿着狹窄的樓梯,一直爬到自由女神像的冠冕上收空間,外望四周,茫茫大海,感覺十分神奇,至今不曾忘懷。

今次卻不幸地碰到神像裝修時期,不用說神像不能進入,甚至連神像站立下的基地(內有博物館),也不能進入;只是在外圍兜了一個圈,拍了一些照片就離開,然後乘渡輪去Ellis Island。

現在Ellis Island屬聯邦政府所管,從1893至1924年,是移民過關及檢查之所,總計共有1200萬人經過此處,進入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此處也曾被用作囚禁戰犯之用。博物館不單只記述美國的移民歷史,而且記述由古至今的全球移民歷史。

最新一波的全球移民無異是從鄉村移入城市,以及較落後國家或地區,移去較先進的國家或地區。除此之外,移民的原因還有因為戰爭、政治迫害、宗教理由,甚至販賣人口等,博物館運用了最新的科技,呈現全球移民的真實歷史。

紐約移民博物館內部。
紐約移民博物館內部。

紐約移民博物館內部的導覽牌。
紐約移民博物館內部的導覽牌。

不是味兒的晚飯

晚上7:00見到R,我感到十分高興,準備找一間好的酒家,好好地敘舊。我以為R曾住過中國城多年,理應十分熟悉這裏的酒家。誰知,她說其實她並不熟中國城,當時我心裏感到奇怪。80年代後期來紐約時,曾經在中國城見到R和她的丈夫一面,喝咖啡聊了一個下午。照理,她住在此處多年了,不可能不熟的。她丈夫早逝,兒子讀大學時也離她獨立了。她似在多處傳媒公司工作過,包括美國著名電視台CBS等。

我們在Canal Street附近逛了十多分鐘,她似不想提出一間餐室及酒家進餐。慢慢我明白了,她顯然是不想指定一間酒家,因為她似根本不想和我們一起吃晚飯,理由可能是:因為我們遠道而來,如果一起吃飯,她一定要東道主招待我們了。我愈行愈不耐煩,她似乎漫不經意,我則急於坐下聊天。逛了差不多20分鐘後,終於我忍不住就指着附近一間越南河粉店,我們就在這裏吃一些東西吧。

坐定之後,給我猜中,她說自己已經剛吃過下午茶,不肚餓,要我們自己點食物。我們三人也不理會,就隨便點了些河粉。她的心思不是清楚嗎?她根本不想請我們吃飯。埋單的時候,我們零錢不足付小帳,她拿出一元多零錢,替我們付了。

老實說,這餐晚餐吃得十分尷尬,她只是坐着看我們吃,我們也感到不是味道。其實,當時我是有忿怒的。想想她來香港時,我曾兩次請她到JW Marriot喝下午tea set;另外也請她到酒家吃晚餐。今次我們從香港來探她,她竟然連一次請客也不肯,是否太過份了?真令我失望了。 相信以後不會有機會見她了。

「北美四城遊」系列之十二

王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