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舞月》(洞簫:譚寶碩、配樂:葉肇中)(選自New Century Workshop《天地飛花》專輯)
空山,靈雨。
山空人靜聲更切 ,雨落杏花風未停。
以此形容聽簫的感受,優美而真摰。
莫說簫聲動人。
簫聲如明月,一切由心而造。
簫者之心,要內斂之心,要謙遜之心,要自省之心。
而後簫聲朗如明月,巍若高山,傲如霜雪,蟠若蛟龍。
澹泊而有情,豪爽而有義。
簫聲清越內斂,簫者也須清越內斂。
相由心生,簫聲也是一樣,練簫須練心。
若能如此,人心簫心相印,稱之為人簫合一。
一分真誠, 一分簡樸, 一分激情, 一分澹泊。
這便是洞簫魅力之所在。
簫藝之門,該有一個源頭?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道德經已說得清清楚楚,萬物萬法皆有源頭。
既無功夫負人,又為什麼學簫總不易?
天下該有一個道理在吧?
尋尋覓覓,踏遍青山,原來功夫就在自己身上。
由心而發氣,由氣到簫而生聲。
將心、氣、聲連結,便是洞簫吹奏的秘笈。
練心修心,將賦予學習洞簫更深的意義。
一切由心而造,不在物而在於人。
如此,琴聲也是由心而造,書畫由心而造,文章由心而造……
優雅的人,手上拿什麼都優雅。
粗淺的人,優雅的東西都變粗淺。
因果都在自己身上。
簫聲如明月,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靜夜深沉,尚有人與簫。
簫聲渺渺,一分情,一分心,一分誠,一分真。
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便有洞簫出現,便有洞簫鳴鳴然的聲音。
無論在任何地方,簫聲傳達的,是中華之心。
是中國人對天地萬物奉上的情和意。
原刊於作者微信平台,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endif]-->!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