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前出新書 蔡子強、馬嶽聲言淡出選舉評論

蔡子強、馬嶽及陳雋文《特區選舉:制度與投票行為》一書,總結香港的「部分民主」選舉制度,分析香港的選舉制度在回歸20多年來的實踐經驗、選民的投票行為及相關課題,以及其政治影響等。

12月19日(周日)是立法會換屆選舉投票的大日子,特區政府18日向全港市民發短訊呼籲投票。城市大學出版社在立法會選舉日前數天,出版了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及副教授馬嶽,以及該系畢業生陳雋文合著的新書《特區選舉:制度與投票行為》,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有線電視新聞組前助理總採訪主任林妙茵、全國港澳研究會成員林朝暉也應邀出席討論。

《特區選舉:制度與投票行為》一書,總結香港的「部分民主」選舉制度,分析香港的選舉制度在回歸20多年來的實踐經驗、選民的投票行為及相關課題,以及其政治影響等。

一代人做一代事 「我們的年代結束了」

蔡子強和馬嶽研究香港選舉制度多年,兩人在新書發布會上均表示,將會「淡出」選舉評論活動,因為「過去的研究和分析框架,在新的選舉制度下不再適用」。蔡子強表示,現在需要新的分析框架和新的評論員,他已婉拒了開票直播訪問的邀請,並說「一代人做一代事,可能我的年代已結束了」。

馬嶽則表示,如果他日重啟政改,他會很高興再次參與討論,但不知道何時發生。

談到新書緣起,蔡子強稱,去年全國人大決定完善香港的選舉制度後,他便決定寫書總結過去30年的選舉制度。新書的前言也指出,「香港的立法機關自1991年引入直選,一直是一個半民主的架構……香港的政治發展一直受着這部分民主選舉體制的影響。」

(左起)曾鈺成、林朝暉、馬嶽、蔡子強和林妙茵討論立法會選舉。
(左起)曾鈺成、林朝暉、馬嶽、蔡子強和林妙茵討論立法會選舉。

蔡子強:新選舉制度未能完全反映民意

蔡子強形容,他和馬嶽的專長,是「透過選舉結果去解讀民情」,認為新選舉制度的結果,未能「完全反映民意」,反而可能較多反映中央的治港方針。蔡子強自言,儘管日後未至於完全不評論選舉,仍然可能在報章撰文或應傳媒之邀評論選舉,唯數量和篇幅或不會像過去多。

馬嶽也表示,近來他也發現自己愈來愈「不適合」評論選舉,一則少看政治新聞,二則過去的分析框架不適應現在需要。他更幽默地說,大部分選民投票的票站都在住所附近,投票日(19日)港鐵、巴士和電車卻免費乘坐,「我同蔡子強講,連唔收交通費都諗得出,我同你都應該收山了」。

馬嶽:傳媒不關心候選人勝算 投票率反成焦點

馬嶽指出,今次立法會選舉,選前還有個有趣現象,就是傳媒普遍不關心候選人誰的勝算高,而是關心整體投票率,形容是「球迷入場唔係討論邊個贏」,這場球賽便「不好玩」了。他又說,選舉所產生的90名議員不再是傳媒焦點,而是怎樣賦予選舉的意義,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

蔡子強則估計,相對上屆立法會選舉,親建制選民不一定會全數投票,非建制陣營亦不至於「一票都不投」。因此,他認為三成投票率,是合理推算的基線。他形容以往的選舉均會出現激烈的政治口號,以衍生危機感,從而令選民出來投票。今次選舉則「和風細雨」,投票率自然不會如上屆高。

本書第三位作者陳雋文則表示,他主要負責書中統計數據的部分。

全國港澳研究會成員林朝暉(右三)認為,今年選舉制度有三個改變的原因。
全國港澳研究會成員林朝暉(右三)認為,今年選舉制度有三個改變的原因。

林朝暉:改變選舉制度有三大原因

應邀出席討論的曾鈺成、林妙茵及林朝暉亦各抒己見。曾鈺成估計投票率約在兩成至四成之間。他形容蔡子強對選舉制度理論的認識,以及研究香港選舉都很深入,而且每次開票都參與評論。林妙茵則表示,與蔡子強合作最多,每一次都會邀請蔡子強「通宵評論」開票,專業認真的態度令她十分佩服。林朝暉形容,蔡子強和馬嶽作為「公共知識分子」的責任感很重,儘管在政治上持不同意見,但兩人以自己的數據、經驗和對民主化的理解,為香港做事,向政府建言。

談到今年選舉制度的改變,林朝暉認為有三個原因:一、(完善選舉制度)並非針對泛民,而是任何地方選舉的民主化程度快過中央,必然出現分裂;二、任何地方立法機關選舉的民主化程度快過行政機構,必然出現嚴重的不調和;三、現有的機構要做到行政立法互相制衡,但又要行政主導,完善選舉制度是希望這些機構發揮應有的作用。

選舉事務處18日(周六)早上向全港市民發出短訊,表示「為港為己投一票!立法會選舉對您和香港的未來至關重要。請於12月19日星期日上午8時30分至晚上10時30分到您所屬票站投票」。

新書簡介:

書名:《特區選舉:制度與投票行為》
作者:蔡子強、馬嶽、陳雋文
出版: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