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論壇聚焦AI探索與創新 科大郭毅可:大學未來布局全渠道+AI

2024未來科學大獎周首日活動科技論壇,10月30日在香港科技大學舉行,以「趨勢見未來──AI前沿探索與實踐創新」為主題,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郭毅可說:「AI將會是科大未來布局,融合到所有學科。」

科技論壇正式開壇之前,台上播放了一條視頻,請來不少科技領袖開腔,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說,「沒有科學,世界不可能是今天這個樣子。」

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會員、北京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曉東說,「科學是我們知識的邊界,其實也是我們生存空間的一個開拓。」

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會員、北京大學講座教授饒毅說,「科學是大國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的基礎,所以像我們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是不可能避開科學而成為真正的一個世界強國的。」

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郭毅可教授笑稱,希望科技論壇可以在科大舉辦100年。(未來科學大獎)
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郭毅可教授笑稱,希望科技論壇可以在科大舉辦100年。(未來科學大獎)

郭毅可:任何學科都可以plus AI

人工智能(AI)產業正在急速成長,最近3年未來科學大獎的科技論壇將重心移到香港,2024已經是第二度在港舉辦論壇,未來論壇理事、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主席、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雙聘教授沈向洋發言表示:「過去3、4年,AI快速發展,科學應用落地,對我們這些資深從業員來說也是非常激動人心,現在我在科大帶博士生的數目也增加了。」

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郭毅可教授對未來科學大獎能獲得這麼多內地企業家的支持表示感謝,其中一位捐贈者徐小平(真格基金創始人及新東方聯合創始人)在視頻採訪中說,希望100年後中國人會說我不要諾貝爾獎,我要未來科學大獎。但郭毅可笑稱他希望更多,像科大副校長汪揚所說那樣,既要又要,兩個大獎都拿,才更符合我們現代精神。AI是一個偉大的事業,他很贊同:「一個偉大的民族,一個偉大的國家,應該對科學作出最偉大的貢獻。這也是我們這一代人、和台下的年輕學生所承擔的一個偉大的責任,希望科技論壇一直在科大辦,辦它100年,100年後在這裏看百年回顧。」

郭毅可稱自己也是AI的忠實研究者,在大學的層面去理解,「AI飛速發展下,科技大學也將AI作為一個很重要的戰略方向,我們的AI真不是一個計算機系的事情,一個學系的事情,而是整個學校的事情。科大未來的布局是要將AI融合到我們整個教育體系及科學研究裏面去。所有課程都可以plus AI,數學家可以+AI,物理學家可以+AI,未來的AI角色就像以前的英語一樣,作為一個學習工具那樣,貫穿所有知識、學科與研究層面。」

香港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首任院長、計算機科學系主任馬毅教授。(未來科學大獎)
香港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首任院長、計算機科學系主任馬毅教授。(未來科學大獎)

七成庭審文書工作已可用機器替代

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思謀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賈佳亞說,AI的世界變化很快,去年全城熱議的ChatGPT,現在已經不是討論焦點了,去年香港論文引用量最多、學者培養最多是來自於中文大學,可是今年已經進入百花齊放的狀態,學者們已經由集中於中文大學,開始分布到科技大學、香港大學等。

香港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首任院長、計算機科學系主任馬毅教授說:「AI的智能,就像自然界的生命大爆發一樣,由個體記憶發展到群體記憶,由不可算到可算,再由可算到可大規模化,到形成自然閉環系統,像自然界所有有機系統一樣。」

未來論壇機構理事代表、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峰發言時表示,目前大型語音技術已經比一年前進步太多,就像科技論壇演講,不用做任何口音訓練,旁邊如果放了「訊飛聽見」系統,就可以透過語音識別技術提供語音轉錄文字,準確率可以做到96%至97%,也能夠一鍵生成會議紀要、謄寫及翻譯。他說訊飛輸入法每天有1.3億人在使用。現在上海最高人民法院及中級人民法院的庭審中,有七成庭審已經可以用機器替代,效率提升3倍以上。另外三成非常複雜的案件則需要人機協作。

最好玩的是,不需要一定在非常安靜的環境下才可以生成對話文字,就算像電影《寒戰》梁家輝與郭富城兩人聲音幾乎完全重疊地激烈爭拗的片段,大型語言模型系統也可以理解,大型會議多輪對話甚至搶着問答的混亂場面,AI語音技術也已經有能力處理了。

科大副校長(大學拓展)、數學系講座教授、科大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汪揚教授說:「未來科大教育將與AI全面融合,即使非科學學科也可與機器互動,創出新發展。」(梁穎勤攝)
科大副校長(大學拓展)、數學系講座教授、科大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汪揚教授說:「未來科大教育將與AI全面融合,即使非科學學科也可與機器互動,創出新發展。」(梁穎勤攝)

汪揚:100年後能否勝過人類?

科大副校長(大學拓展)、數學系講座教授、科大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汪揚上台時表示:「科大是香港首間開放ChatGPT給學生使用的大學,當初集體投票時,物理學系教授都舉手通過,因為他們覺得沒有學生能比ChatGPT系統聰明,但現在不同了,因為學生也聰明了。」有觀眾提問:「50年後、100年後AI系統發展會否勝過人類?」汪揚說,這位提問者說帶着一大筆捐款而來,所以今天必須解答他這個問題。汪揚及學者們認為,「這個模式的提問其實忽略了一個問題,AI不錯是在發展中,而人類也已經發展了更漫長的歲月,100年後的AI肯定能勝過今日的人類,但100年後的AI能否勝過100年後的人類呢?未必可以。」

未來AI在學習及研究全渠道與科大教育戰略融合時,非科學範疇的哲學系、視覺藝術系的發展又將怎樣呢?汪揚接受灼見名家訪問時說:「這個問題很有趣,這些學科不同於物理學系、生物系、計算機系那麼直接,但是人機合一的趨勢正在發生。比如創作一幅畫,你當然不可以對AI說,請給我畫一幅畫,它就可以輸出一幅曠世佳作,因為AI沒有植入那個意境跟靈感,可是藝術家本人有啊,你可以畫一些底稿或者樣本,用語言跟圖像跟AI溝通,這樣它就可以深度學習,並且加入自己的觀點,然後給你一個新啟發,或者嶄新的畫面設計。」一場人與機器的對話與合作,就這樣巧妙地進行,並已經取得不錯的成果了。

汪揚強調,我們首要任務是擁抱AI,不是站在對立或質疑或你贏我輸的位置上去思考,AI在變,我們在變,大學甚至中學教育系統都將會風起雲湧掀起巨大變化。無論是AI+還是+AI,我們都要不斷求變、識變。

科技論壇有聽眾(中)專程帶着給科技大學的捐款前來,科大副校長汪揚(右)及首席副校長郭毅可(左)在圓桌會議後趕緊交換聯繫方法。(梁穎勤攝)
科技論壇有聽眾(中)專程帶着給科技大學的捐款前來,科大副校長汪揚(右)及首席副校長郭毅可(左)在圓桌會議後趕緊交換聯繫方法。(梁穎勤攝)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