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盈(任職香港鳳凰衛視,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和史丹福大學)
這些年,多媒體正入侵並深刻改變人們的學習、工作和交往方式,在給我們生活帶來質的飛躍同時,也讓我們因此付出不少代價,尤其在親子教育和親子關係方面。
多媒體對孩子三大殺傷力
一、影響專注力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孩子的玩具愈來愈多,特別是電子/電動玩具,而隨着選擇的增多,孩子玩每樣玩具的時間也愈來愈短,玩一下興致就轉移到另一件玩具上。我們看到,孩子很難坐定專心做完一件事情,長時間閱讀的孩子愈來愈少,坐下來動手做手工、堆積木、修理東西等的孩子愈來愈少。
我們看到,孩子的教育場所,往往把課程設計成很多不同的單元,每個單元時間很短,以能吸引孩子的興趣。
這些都反映出,我們孩子的專注力已被嚴重殺傷。而這個後果是嚴重的。從小缺失了專注力,長大以後要專心學習、掌握某一門知識,潛心鑽研一個科目,動手完成一個大的項目,都將會變得困難,而要堅持長久練習才能獲取成績的運動、藝術等變得很難達成,要有充分時間去培養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會下降,等等。
二、影響大腦發育
現代科學研究成果顯示,過早、過多接觸多媒體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美國權威機構建議,孩子兩歲前不要接觸多媒體,之後每天不超過一至兩小時,孩子在吃飯時間和臨睡前不應該使用多媒體。
有研究資料表明,人在看電視時的腦電波和睡眠時的腦電波非常接近,處於被動、鬆懈的狀態。零至三歲是智力啟蒙的最佳階段,人90%的腦細胞連接在這個階段形成,而智力發展需要通過不斷的刺激和思考。
三、影響社交能力
我們平時出去吃飯,常常看到爸爸、媽媽和孩子一人一部手機或 iPad,各自在玩,有的家庭居然可以一餐飯坐在一起都不說話。還有不少家長抱怨,孩子一回家就關起房門玩電腦,一玩就是半天。
愈來愈多的家長發現,孩子沉迷電腦、手機後,與人溝通的時間、機會少了,能力弱了,變得愈來愈孤僻和自我封閉,令家長大為頭痛擔憂。這些都是和從小養成的習慣有關。
科技大佬的「法西斯管理」
諷刺的是,很多創造這些頂尖高科技和多媒體應用的美國矽谷創業者、高管和工程師,都選擇不讓他們的孩子過度接觸高科技和多媒體,特別是在十幾歲以前,甚至選擇把他們的孩子送去完全不使用高科技和多媒體的學校,如 Waldorf School of the Peninsula,學校裏連一部電腦都找不到,在12歲前不讓孩子使用任何多媒體,注重體育活動、藝術和體驗式學習。
斯蒂夫・喬布斯
2010年時,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孩子們在家規定不能使用 iPad,對其他多媒體的使用也嚴格限制。
《喬布斯傳》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說:「每天晚上,喬布斯都會在他家廚房長長的餐桌上找一個話題,聊聊書籍、歷史或者其他事情。從來沒人拿出來過 iPad 或者電腦。他的孩子們似乎一點兒都不癡迷於電子設備。」
比爾・蓋茨
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嚴格限制自己女兒使用電腦,並認為13歲是孩子擁有第一部手機的合適年齡。
他並不反對接觸互聯網和電腦,但是不能讓女兒成為互聯網沉迷者。在孩子上學後,每天只有在完成作業後,才能被允許玩45分鐘電腦,在周末會延長到一個小時。
克里斯・安德森
無人飛行器公司3D Robotics 的首席執行官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家裏所有的數碼設備都設置了家長控制,並和子女約定了使用時間。
「我的孩子們對我和妻子這種『法西斯式』的做法很不滿,並表示他們的朋友從來不必守這樣的規矩。」安德森解釋說︰「我們已提前看到了技術帶來的危險。我自己曾有過這樣的經歷,不希望同樣的經歷發生在孩子身上。」
安德森提到的危險包括色情內容、同齡人之間的霸凌行為以及對這些數碼設備上癮等。
雷軍
小米科技創辦人雷軍在參加女兒的學校家長會中發言提到,他無論有多忙,每周末都會抽出一、兩個小時來陪伴自己的女兒。他認為,要成為孩子的朋友,陪伴他們學習,培養他們對學習的興趣。
與此同時,科技行業營銷公司 Out Cast Agency 的行政總裁埃麗克絲・康斯坦丁諾普(Alex Constantinople)表示,不允許最小的五歲兒子在非周末使用數碼產品,而大一點的兩個孩子(10歲和13歲)在放學回家的晚上,則只准使用電子設備30分鐘。
Blogger、Twitter 的創始人伊凡・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和他的妻子薩拉・威廉姆斯(Sara Williams)說,家裏為了替代 iPad,給兩個兒子買了幾百本書,他們可以隨時挑一本來讀。
這些「科技爸爸」和「科技媽媽」通常根據年齡來設置孩子可以使用數碼產品的時間。年齡十歲以下的兒童最易對數碼設備上癮,因此父母通常不允許他們在非周末使用數碼產品。
而在周末時間裏,他們獲准使用 iPad 和智能手機30分鐘至2小時。10到14歲的青少年,則允許在非周末使用電腦,但用途僅限於家庭作業。一些父母甚至不允許孩子使用社交網絡。
這些互聯網大佬深知,一個人學習的方式很多元化,通過看書、動手、戶外活動、與人交往,而不只是通過與機器的互動。這樣,人的發展才更全面。
我家是如何管理和實踐的?
在我們家,我和先生溝通好了,三歲以前在家裏不讓寶寶接觸任何多媒體,出外坐飛機或帶他去剪頭髮時,是他唯一可以看電視的時間。
這意味着我們也要相應調整我們的生活:家裏的電視開機率在寶寶睡前的時間皆為零,我們只是偶爾在寶寶睡着以後會看看;在陪寶寶玩的時候專心玩,盡量少使用電腦和手機;在吃飯時間專注與寶寶溝通,不使用手機。
另一方面,我們家裏從不買電子玩具,喜歡可以長時間玩和讓他自由發揮、玩不厭的玩具,如各種角色扮演的帽子、魔術工具、各種手工材料、廚房工具等。
我們一段時間只會拿出一部分玩具給他玩,過一段時間再換一些,不會給他過多的選擇。在他玩的時候,從來不打斷他,讓他玩到沒興趣了再轉移到下一個遊戲。
從他出生第一天就開始每天給他講故事,我們書架累積的藏書很多,還每隔一周到圖書館借書看。跟他一起做很多的小手工,畫畫、捏泥、剪紙等;一起堆積木、做科學實驗、玩角色扮演、樂隊表演、去戶外活動……
寶寶三歲過後,因為已經養成了各種興趣愛好,不會痴迷多媒體。但我們並不完全拒絕多媒體,譬如寶寶三歲多處於十萬個為什麼的階段,我們對他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一起查閱百科全書;如果找不到答案的,我們就跟他一起上網找答案,觀看一些短視頻。
他酷愛音樂,對於他十分喜歡的歌曲,我們會一起上網看視頻。還有就是幫他拍攝他自己的視頻,可以隨時觀看。由於從小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明顯察覺他的專注力很強。
多媒體是把雙刃劍,用得好可以激發和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用以查找資料和與人溝通;用得不好則會影響一個人的專注力、大腦發育、社交能力,還有認知世界的能力、身體健康和價值觀等。
雖然很多父母了解多媒體之患,但實踐起來還是不容易,因為這是最簡單的娛樂孩子的方式,最容易讓孩子乖乖坐定不吵不鬧的方法,父母不需要煩心。
但要知道,孩子一旦養成了沉迷於多媒體的習慣就很難改變,其他東西也很難勾引起他們的興趣。為人父母,在這方面一定要從小養成孩子好的習慣,才能使孩子免受多媒體之患!
原刊於教養女王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發表。
(封面圖片:Pixabay)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