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新時代 灣區高校合作充分發揮優勢

香港學者協會五月於香港大學黃麗松講堂舉辦「高校.科創.灣區——大時代的角色與挑戰」,邀請粵港澳各高校校長以及著名高科技企業,一併探討如何發展大灣區科創事業,交流當中遇到的困難與經驗。

中央政府於今年2月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當中提及的創科與青年範疇是重點發展領域,為此,香港學者協會五月於香港大學黃麗松講堂舉辦「高校.科創.灣區──大時代的角色與挑戰」研討會。香港特區行政特首林鄭月娥女士致開幕辭,香港學者協會主席、香港公開大學黃玉山教授致歡迎辭及主持,演講嘉賓包括華為公司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董事、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教授、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教授、大疆創新董事長李澤湘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十一院士、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教授、暨南大學校長宋獻中教授。

高校優勢需充分發揮

張翔教授於致歡迎辭中表示是次探討高校如何帶領科技創新,配合灣區發展,推動經濟民生,意義非常重大。他認為高等教育是推動社會繁榮的最大動力,而大學是培養人才,創造知識,鼓勵創新的關鍵平台。黃玉山教授亦強調大灣區各領域發展需依賴高等院校所培養的人才,其中一個重點是如何調動香港高等院校在體制和學術實力上的優越性,從而促進整個大灣區的高等教育向前發展。對此,林鄭月娥認為本港深厚高教底子──院校的教授、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尚未完全發力,需充分發揮內在潛力。她並提到雖作為各大學校監,但從不干預學校政策,尊重院校的自主權。對於人才的培養,她認為需要爭取更多,包括投放研發資源、開放政府數據、政府採購行為等等推動創新的發展。

把握機遇 發展科創新領域

黃玉山教授提到習近平主席去年在北京接見港粵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時所強調的「建設好大灣區,關鍵在創新」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核心信息──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下的重大發展策略,也是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機遇。他指出香港政府高度重視科創事業發展,投放1000億元資金着力發展落馬洲河套港深創新科技園等一系列基礎設施,並創立了各種基金及政策配套措施。他續說:「『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創造及完善創新創業生態,並且為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提供更多機遇和條件。規劃也強調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持粵港澳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的協同創新平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灣區優勢 粵港澳緊密合作

林鄭月娥喜見粵港澳大灣區為港澳兩個特區帶來很多的機會,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之下,東南亞國家以及日本都對大灣區深感興趣。其次,她認為灣區的高程度發展、區內人民緊密的合作、「一國兩制」的特色、頂層設計及中央統籌的機制都是大灣區的優勢所在。針對最近的中美糾紛,她提出科技自主的重要性,希望能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打造一個國際的科技創新中心。

去年港府開通了兩個重大的跨境基建──港珠澳大橋以及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林鄭月娥希望今年年底再開通東面的蓮塘/香園圍口岸,由於該地沒有禁區,來往兩地更加方便快捷。她又提及5月中訪問的時候,中國鐵路總公司有意合作將西九龍的高鐵連接到佛山西站、肇慶東站,那麼往後兩地的距離就愈來愈近,對兩地發展,無論是高教或是科研,都是非常的重要。

黃玉山教授在致辭最後提到縱使香港院校的基礎科研實力非常強勁,人才輩出,但研發力量卻比較薄弱,加上香港現在還沒有大型的企業研發機構,需跟深圳「優勢互補」,至於有何困難,《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產學研合作」應如何開展,當中三地不同的行政體制和法律體制所產生的困難等等問題,在是次研討會中──探討。

「高校.科創.灣區──大時代的角色與挑戰」研討會三之二

本系列文章:

共建大灣區 高校企業合力培育創科人才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