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和養生

秋燥、秋濕會使人生病。秋季有一種功法,是專門讓已經產生此種疾病的人來練習的,功法的習練分男女,男士適合早晨練,女士適合傍晚練。男士早晨面向東方做,女士傍晚面向西方做。

秋字左邊是個禾字,就是莊稼的意思,右邊是個火字,火象徵太陽,象徵熱力,也有燥熱的意思。秋季一方面要收割莊稼,一方面要預防燥熱。秋燥的「燥」字,左邊是火字,右邊三個口下邊一個木。從文字學意義上來講,火象徵着熱,也象徵着財富。從五行來講,木生火,所以燥這個字看起來就是有熱氣,這個熱是不停地產生的。五運六氣中的六氣指風、寒、暑、濕、燥、火,分布於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之中,而濕、燥兩氣共同出現在秋季,濕是水盈,燥為水涸,性質相背,順序先後,對人體的影響不可小覷。秋刑不會使人生病,它只是可以影響人生理和體態的變化,可是秋燥、秋濕就不同了,就會使人生病。

秋燥的「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鼻腔不通氣

如果不盡快改善鼻腔的呼吸情況,胸悶喘不過氣,呼吸不暢,或者秋風蕭瑟寒涼引起感冒傷風,就會導致鼻子不通氣,這是很讓人苦惱的現象。在治療鼻腔病的時候,中指點印堂穴,食指或者拇指點上星穴,先開鼻腔的竅,然後點迎香穴,這裏有一個說法,叫「黃蜂人洞」──用食指和中指的指尖按着鼻腔部位。不要把手指伸進去。伸進去容易出血,按着迎香穴,往下按,然後往上推,再往下按,最後是用拇指推鼻樑,在鼻腔感到不通氣的時候,用這個方法試試看,會有點效果。

鼻子流鼻涕

有的人鼻子經常流鼻涕,有的是流清水,有的是流黃色黏稠狀的。如果流清水,是受寒;如果流黃鼻涕,是受熱;如果鼻子不通氣,就是寒熱交搏。

鼻子流涕時可以用按摩法進行調節,兩個拇指按住腦後的風池穴。兩個食指按着風府穴揉動。按摩完畢後,把20克石菖蒲煮開,大約15分鐘,然後把水放在杯子裏面,鼻子靠近杯子,使勁吸氣,吸完以後用嘴呼。也可以在按摩的同時進行。

口腔潰瘍 洗米水漱口

秋燥表現在口腔、鼻腔方面比較明顯,比如爛嘴角,或者口腔潰瘍。或者舌頭有潰瘍。

把糯米和稻米的洗米水混合漱口,漱完以後吐了,嚴重的話一天漱五次,早晨一次,上午一次,中午一次,下午一次,晚上一次;稍微嚴重的早晚各漱一次;不嚴重的話早晨漱一次就夠了。不要怕水髒,米是含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的。也可用淘小黃米的水漱口,不要咽下去。

中藥用三黃

黃柏,黃芩,黃連叫「三黃」,用黃連10克,黃芩12克、黃柏15克急火煎開,然後溫火煎3至5分鐘,可以服用藥湯,也可以漱口後吐了。如果服用的話,要含一會兒再咽下去。

針刺液門穴

可以自己做。只要針一個液門穴,它在小指和無名指之間的指縫處。找准穴位,用五分針很快地紮進去,不要捻轉,也不要提插,紮進去之後,自己做五個呼吸,然後快速出針。

這三個方可以一個一個地用,如果一個不行,三個方也可同時用。

心煩意亂

有人在秋季晚上睡覺時會輾轉難眠,或者平日容易發脾氣,胸悶,喘不動氣,呼吸比較困難,心煩意亂,食欲不振。出現上述情況,可以用燙腳來調節。用玉竹、女貞子、薄荷、黃菊和板藍根各13克煎水泡腳。泡腳時先用左腳的腳跟揉右腳湧泉穴,再用右腳的腳跟揉左腳湧泉穴。

喘咳

最常見的秋季呼吸系統病是喘咳,喘咳是很難醫的。難醫的原因,就是人離不開空氣,但是現在空氣污染又很厲害,在污染的城市當中,你想呼吸新鮮空氣,比較困難,只能自己加強預防。秋季是預防支氣氣管炎,肺氣腫喘咳的最好時間。

秋季有一種功法,是專門讓已經產生此種疾病的人來練習的,功法的習練分男女,男士適合早晨練,女士適合傍晚練。男士早晨面向東方做,女士傍晚面向西方做。

男士練習的時候,牽涉三個穴位:陽池穴,大包穴,氣海穴。吸氣,按住陽池穴不動,呼氣,揉動穴位,做15次呼吸。接着是做大包穴,兩個手掌對着大包,吸的時候按住不動,呼的時候先左後右地揉動。第三個是氣海穴,如果是20、30歲的人,儘量不做氣海穴,做丹田穴。中壯年和老年人可以做氣海,但不要用指做,而要用手掌心按着做,用左手按住氣海,右手按住左手的手背,吸氣的時候按下去。呼氣的時候抬起來。不要揉動。因為揉動是一種順應力,順者為補。逆者為泄,在老年人氣衰的情況下,非常不利。

女士練習的時候,亦牽涉三個穴位:太淵穴,血海穴,中極穴。吸氣的時候,先按住太淵穴不動,呼氣的時候,揉動穴位,做15次呼吸。接著是血海穴,兩個手掌對著血海穴,吸氣的時候,按住不動。呼氣的時候,先右後左地揉動。第三個是中極穴,如果是20、30歲的人,儘量不做中極穴,做丹田穴。中壯年和老年人可做中極穴,但不要用指做,用手掌心按著做。做3至5分鐘或7分鐘,手掌心必須輕輕地抬起。

老年人喘咳,咳嗽,支氣管哮喘,肺氣腫等,除了以上功法之外,還可以用食療。

可用烏棗7顆,紅棗8顆,湘蓮5粒,建蓮8粒,杭菊3朵,黃菊2朵煮水,把水倒出。之後再用淮山20克煮熟,把水倒出。煮淮山藥的水和剛才煎的藥一起吃,剛才煎藥的水和淮山藥一起吃。這是個秘方,大家可以試一試。

朱鶴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