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長輩常說香港是福地,莫名;在榮升長輩後的我,也同意此說。香港地瘠山多,經歷三年零八個月的歷史戰禍,戰後市民生活可在短短數十年間得到快速改善;天災!被超強颱風颼颼吹襲下的香港,發展中的都市,總算安然度過;相比其他地區,香港絕對是一塊福地!
福地之福利有賴於港府,港府致力給予全港市民各種不同的社會福利及保障,如12年免費教育、醫療、房屋等等,當中更包括我們這些老人每月獲得政府發放的老人金添興。亦有賴於各界非牟利公司、團體或基金會拚力造就。從戰後,各別的非牟利機構明瞭香港社會缺乏醫療服務,便從醫療開始,隨後教育,及後發展至康體文化、社會服務等,為香港市民造就更多福利,好讓戰後市民安居。
慈善公益
香港賽馬會是一家非牟利保證有限公司,為香港市民營造福利的慈善機構之一,早於1884年成立。而從1973年開始,香港政府授權馬會接受場外投注開始,我便有幸入職。雖然我沒有資格為市民營造福利,但能入職馬會,我覺得也算是間接為香港市民服務了。因為馬會自1955年開始,便把每年的收益盈餘撥捐作慈善公益計劃,致力為香港市民營造更多福利。
我們一家實屬受惠於馬會福利家庭之一,在賽馬會開辦了醫療所後,我才可鬆一口氣!醫療費用在一個一家九口的普通家庭來說,不易為!當年賽馬會開設的醫療所只收取基層市民1元掛號診金,收取象徵性的藥費。在五六十年代基層市民的普遍工資,根本負擔不了私營診金。而東華醫院在更早年代已開設臨時贈醫所,為貧苦市民提供免費醫藥服務,可是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人數眾多,往往在開門應診後不久便在門前貼上額滿的字牌。
服務市民
教育亦是賽馬會很着重的公益項目之一,始於1961年捐款興建校舍,贊助教育設備、成立教育基金、助學金、獎學金、教師培訓計劃及推廣文化交流等公益事項。近年,與我說戲的女兒亦為不同的非牟利機構服務,可算是我倆的共通點,間接為市民服務。她其中一個課程,亦屬於香港賽馬會贊助教育項目之一。此非牟利基金會資助對象是香港基層學童,向他們免費提供不同畫種的藝術課程,好讓貧窮學童亦有機會接觸藝術為主旨,進一步普及藝術文化水平,亦是馬會一向致力提倡教育慈善公益其中一環。
香港這塊福地擁有各別的非牟利團體或機構,俱全地照顧到不同範疇的需要,提供市民受用更多福利!感恩生於福地而享之福利!
編按:文章原刊於《信報》,相隔逾三年至今仍有參考價值,部分內容經作者更新在灼見名家傳媒重新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