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銀行倒閉的受害者

按SVB和Signature Bank的規模,一般不會被視作系統性風險,但美國政府亦明白目下市場虛怯,所以很快出手接管。SVB是事件的火藥引,倒閉原因是典型擠兌。

早前美國3天內連續發生史上第二大和第三大銀行倒閉案,次名的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 SVB)及第三名的Signature Bank相繼被美國政府接管。矽銀資產是2090億美元,Signature Bank資產是1104億美元。相對起來,首名2008年金融海嘯時破產的Washington Mutual,倒閉時資產是3010億美元。

按SVB和Signature Bank的規模,一般不會被視作系統性風險,但美國政府亦明白目下市場虛怯,所以很快出手接管。周中,服務高端私人客戶為主資產超出2000億美元的First Republic Bank,傳出不穩。美東時間周五,摩通牽頭的11家銀行為First Republic Bank提供了300億美元的存款,加強它的資金流動性,算是續了命,但美國金融股全面下挫。在太西洋的彼岸,瑞信獲瑞士央行貸款500億美元瑞朗,暫時止了血。環球銀行災情是否會止於此,現在尚言之過早。

SVB是事件的火藥引,倒閉原因是典型擠兌──大量存戶提取存款,銀行被迫在弱市中賤賣資產。諷刺的是和一般管理不善的銀行不同,SVB沒有亂花存戶的錢。它主要買入高素質和流通性甚高美國政府機構債券(U.S. agency bonds),例如房地美和房利美。但正因為這些債券流動性高,價格透明度亦高。過去一段時間的加息潮,令到這些債券價格下跌,導致投資者對銀行失去信心。反過來說,假若當日SVB投資的是流動性低的私募資產,可能會較小mark-tomarket的壓力。

美政府機構債透明度高 SVB藏不了

市場傳聞今次吹起警號的是一些與科技股關係密切的風投基金,亦有報道SVB總裁在出事前,在市場大手賣出自己手上的SVB股票。內幕人士是否有front running,有待證實。

今次美國政府出手接管銀行,表明態度是只保存戶,不保債權人和股東。存戶的保障卻破例超出聯邦存款保險局(FDIC)上限的25 萬美元。存戶之外, SVB的倒閉也有其他的受害者。

股東和非存戶債權人以外,另一個SVB破產的受害者是全球第二大穩定幣USDC。SVB出事後,USDC曾跌8%,雖然最新已經回復接近1兌1美元水平。USDC遭市場拋售是因為它擁有的400億美元儲備中,有33億美元是放在SVB。USDC這次是有點無妄之災,和它的競爭對手全世界居首的穩定幣USDT相比,前者的透明度更高,後者為了賺取更多回報(歸經管者,不是幣主所有),估計將四分之三的資金投資在帶險債券上,但因為分散投資,今次反而逃過一劫。

文首提倒的Signature Bank是另一個受害者。我和這家銀行有第一身經驗,去年, 我有一個做大宗商品交易的客戶,因為買賣用USDT進行,客戶要將USDT換回美元。兌換在一廣為人知的數字交易所完成,但當這些美金要從數字交易所轉回公司本身的商業銀行戶口時,遇到困難。主要因為普通銀行見到數字交易所作為匯錢方,便很緊張,過不了「反洗黑錢」的嚴格審核。反之如果將戶口開在Signature Bank,從數字交易所匯美元至Signature Bank的戶口,便順暢得多。我估計Signature Bank藉此一定吸引了不少買賣加密貨幣的客戶。

滙豐購SVB英分行 拓展客戶網絡

由於SVB一直開拓創新科技客戶,這些另類客戶是有價值的。上周,滙豐宣布以1英鎊收購SVB英國分行,既是盡國民義務,亦拓展了滙豐的客戶網絡。SVB出事後,美國不少對冲基金磨刀霍霍,研究是否值得收購SVB貸款組合。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張宗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