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陣圖如何有助內容營銷?

相信大家對「內容為王」(Content is King)這句經典耳熟能詳;與之配套的發布渠道,就算得上是內容營銷的「后」了。
內容營銷並非一蹴即就。在令品牌傳播有效的大前提下,內容營銷需要持之以恒,建立受眾群並進行長期軟銷。與此同時,內容項目所累積的數目不斷上升。假若內容策略方向混亂或發布渠道不合適,就算製作的內容項目質素再高、數量再多也是徒然。因此,長期評估內容策略有其必要。
 
無論你的品牌人物誌(Persona)數目多少,受眾的閱讀媒體習慣亦各有不同,平衡各受眾喜好的關鍵在於融合內容項目屬性及策略。本文介紹分別針對內容項目類型和傳播渠道的內容矩陣圖(Content Matrix),以圖像化內容策略方向和效能,讓市務人員可按圖索驥,配搭出最適合自己品牌的內容營銷策略。
 

何謂內容類型矩陣圖?

 
所謂矩陣圖,分別利用坐標圖中的 X 軸(橫線)和 Y 軸(垂直線),橫跨兩個不同的價值刻度,在政治、經濟的應用面甚廣。例如,在一個有關政黨的矩陣圖中,X 軸的刻度為親政府及反政府的傾向,而 Y 軸則為支持自由經濟和支持福利主義的傾向,從而得出多個政黨的定位,理解其政治光譜。
 
內容營銷基本運作,就是透過內容項目引起受眾對品牌的關注為目的,以達到改變受眾行為為目標。這些內容策略的目標,都可以成為矩陣圖的價值刻度。以下為市場調查機構 Smart Insights 所製作的內容類型矩陣圖:
 
 

從矩陣中找出內容策略

 
圖中,Y 軸代表「資訊提供」,由理性(Rational)的教育、使人信服,至感性(Emotional)的娛樂、靈感(由下至上);X 軸則代表「營銷目標」,由知名度(Awareness)至消費、購買(Purchase)(由左至右)。不同的內容項目坐標代表其屬性,例如個案研究(Case studies)提供深入分析而位於矩陣圖較右下角位置,而網上遊戲(Games)主要提供娛樂而偏向左上角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圖表正好代表了內容營銷由軟銷到改變受眾行為的整個過程。假若你營銷的是一個 B2C 新生品牌,策略是盡量以娛樂吸引大眾的關注,於是製作的內容項目應要集中在矩陣圖的左上角,即是以娛樂作吸引,包括:比賽(Competitions)、小問題(Quizzes)、輾轉傳播(Viral)、遊戲(Games)、視頻(Videos)等;相反,假若你營銷的是一個 B2B 傳統品牌,需要提供資訊、遊說受眾購買品牌產品,於是製作的內容項目就應要集中於矩陣圖的右下角,即是以「使人相信」的策略行事,包括:個案研究(Case studies)、產品資訊(Product features)、互動式示範(Interactive demo)、清單(Checklist)、價單(Price list)、計算器(Calculations)。
 
市務人員也要留意,平衡不同類型的內容項目;例如兩個象限(Quadrants)間的工具,包括(由左至右):文章(Articles)、電子書(eBooks)、電子新聞(eNews)、營銷盛事(Events)、評分(Ratings),及由下而上的報告及白皮書(Reports and white papers)、示範影片(Demo videos)、小聰明(Widgets)等,便是適合較廣泛用途,甚至是無論何種定位,也不可不考慮的內容營銷工具。
 

以矩陣圖策劃媒體

 
相信大家對「內容為王」(Content is King)這句經典耳熟能詳;與之配套的發布渠道,就算得上是內容營銷的「后」了。雖然現今內容項目可以投放的渠道幾近無限,但是營銷者的資源始終有限。要獲得最大的成本效益,關鍵在於內容投放渠道的有效性。Smart Insights 營運總監 Dave Chaffey 提出了內容發布渠道矩陣圖(Content Distribution Matrix),同樣以矩陣圖進行媒體策劃。
 
 
當中,Y 軸代表發布渠道投資回報率的高低,回報率愈高,位置愈高,反之亦然;X 軸就代表發布渠道的效能高低,效能愈高,位置偏右,反之亦然。由此路進,四個象限分別是:(左上)低發布量、低回報,(左下)低發布量、高回報,(右上)高發布量、低回報,(右下)高發布量、低回報,亦是發布渠道的最佳選擇,媒體包括:Adwords、Facebook 內部增長、SEO 長尾、網誌營銷、Twitter 內部增長等。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

嚴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