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飛色舞的學習

從教育現場看,任何學科的學習都可悶到上心口,但同樣可以學習得眉飛色舞,說到底,教師要把第一關,但學校教育各個持份者都應有付出,百年樹人這句話值得不斷思考。

上周日應電台直播節目之約,與三位應屆「香港青史學家」得獎者──元朗信義中學的許宸通、聖保羅書院的霍俊希及喇沙書院的吳倬毅,暢談學習歷史的心得,無獨有偶,三人現今都就讀香港大學。節目主持人以「如何培養學習中國歷史的興趣」作為共通題。

吳倬毅說:「小時候喜歡看有插圖的歷史故事書,外遊期間,家人更常帶我進出博物館,我就是這樣逐漸喜歡中史的,當然老師亦有幫助;九龍城有很多歷史遺迹,就地可取材,對促進我的歷史常識也很有幫助。」

香港與內地血濃於水

「我喜歡讀中史有幾個原因,一是香港與內地密不可分,血濃於水,學習中史自然多添一份感情;二是歷史可鑑古知今,有很多故事道理;三是自己喜歡思考,中史學習讓我更能思考人生意義。學校在元朗,有不少史迹可尋,鄧氏宗祠已很值得遊歷。」許宸通如此表達。

霍俊希說:「自小喜歡到圖書館閱讀,很喜歡看有關歷史人物的書籍,這可以幫助我思考問題更全面,不是非黑即白的簡單二分化;學歷史也學懂顧全大局、能權衡輕重。」

「究竟如何才能讓學生更有興趣學習中史?」節目主持人問筆者。「任何學科都有死穴,同樣也有廣闊的天地。學生學習之路,是否愈行愈有力,愈有興趣走下去,政府政策的支持、資源的投入,家長是否開明讓子女投其所好,當然重要。但最關鍵還是任教中史科的專業教師,對歷史及歷史教學是否心存敬意、是否願意帶領學生作遊歷史迹的學習?讓過去與今天進行活生生的對話?從國史學習裏,讓國學有所知及國情有所述。當老師用心用力教導學生,學生自然學有所長、有所用。學生於學,教師於教,自有學與教的良性循環、薪火可傳的效應產生,如今初中中史科獨立必修,彼此應好好珍惜,同心協力,教好與學好國史,這實在是國民教育的最根本。」我回應了提問。

從教育現場看,任何學科的學習都可悶到上心口,但同樣可以學習得眉飛色舞,說到底,教師要把第一關,但學校教育各個持份者都應有付出,百年樹人這句話值得不斷思考。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何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