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公布本港最新失業率數字,港府早已有所預告,唯16年新高,相信仍極震撼人心。真正能夠保就業的辦法,係盡快重啟堂食,相信市民會自律換自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財爺表明要睇餸食飯,預示政府不願增加開支直接撐經濟。以抗疫之名一刀切禁晚市堂食,成效卻不彰,挨年近晚,再不調整策略刺激經濟,經濟學的乘數效應只怕將演變成除數效應,經濟將難以起死回生。
反觀外圍,刺激方案這四個字,在多個月以來成為美國為首投資市場的催化。拜登提出的1.9萬億美元方案規模之大,再為已經火紅的市場再火上加油,同時間亦變相令到後市繼續受方案通過與否,及黨派之間的討價還價所左右。拜登未有提及加稅情況下,拋出一份派錢為主的近2萬億美元刺激大計,首先已說明不論商界或政客,錢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吧。拜登強調了走出疫情帶來的經濟低谷,為美國人脫離飢餓,被美國媒體視之為與民主黨進步派人物桑德斯同出一轍,政策想法相近,似乎是未跨黨博弈之前,先在黨內來個大團結吧。
投資市場對實體經濟或太樂觀
投資論市場反映對經濟前景原本已經樂觀,2萬億美元方案拋出後,即說明投資市場對實體經濟或太樂觀,方案的後果亦加深對市場表現的影響,市場預期與市場實際情況變為有點兒亂。美國前財長薩默斯一直以來都是主張財政刺激,對於拜登方案,薩默斯說得頗有技巧,既承認無可避免或令經濟過熱,但亦補充會協助經濟回復正常。
問題來了,經濟過熱是否等於經濟在另一極端不正常?由超出均衡,再調節至回復均衡,時間差距之餘,另一大問題就是貨幣政策的偏離。很簡單,經濟過熱是會導致價格向上,而聯儲局受制於早前對市場的承諾,通脹可超過2%目標水平一段時間,到時企業成本轉嫁能力及市民對價格上升的承受能力,兩大因素又會反過來令實際經濟的企業投資和個人開支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個別美資大行已因刺激方案之大,上調美國債息預測,摩根士丹利及高盛分別料年內10年債息升至1.45厘及1.5厘。事實上,美國以至全球股市估值已很高,當年債息重上3厘才對市場產生震盪,現在或近兩厘也有影響。美元因大量印鈔及發債,結構積弱已成。但部分數字又反映,美元以外其他貨幣長倉開始減少。債息上升因美國加大發債為主的影響,加大發債影響美元,但債息向上近日又被包裝成美元有一定承托因素,帶點兒混亂。同樣混亂是,如刺激方案令市場對美國經濟樂觀升溫,資金會否又要從亞洲重投美國?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