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八十,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由香港理工學院發展至今,與社會同步發展,孕育新意不斷,其知識轉移成果多年來為本地院校之冠。理大副校長(行政及營運)盧麗華博士將科研工作比喻為一條長河,理大的使命就是從事上游的科研發展,繼而將所累積的科研成果轉移至應用層面,惠及社會各界,如同將涓滴之水匯聚成河流,流向國際大洋。
理大獨有DNA 科研惠及社會
一直以來,理大聚焦科研,匯聚科研人才及科技,研發出多項創新科技和產品,範疇涵蓋太空科技、生命科學、智能城市、環境科學、紡織及製衣等,其科研成績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此外,理大積極建立科研合作平台,作為橋樑連結科研人員和工商業界,共同參與具影響力的科研項目。同時,理大亦鼓勵年輕學子將創意轉化成為現實,把新思維應用於商業、管理和日常生活的層面,藉着應用科研成果,為社會創造出新的價值和意義。理大今天成為一所享譽國際的世界級大學,多年來一直秉承「讓科研成果惠及社會」的使命,被問到這份辦學理念,盧博士形容:「這是理大獨有的DNA」。
時至今天,理大科研成果已廣泛應用在社區,日常生活「衣、食、住、行」比比皆是。大學的紡織及製衣學系,除了是揚名海外時裝設計師的搖籃,亦集科技和服裝於一身,不斷改善衣服的功能和設計,從防水抗菌的納米面料,優化熱傳的戶外工作服,到海灘救生衣,都與群眾息息相關。至於近年市民甚為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無良食品加工商非法使用甲醛,漂白和延長食品的保質期。理大教研團隊研發一款熒光探針,快速測試食品中的甲醛含量,防止人為干擾。在大家至為關心的居住問題上,理大在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和科研有跨領域的研究,範疇涉及環境、土地使用、建築和區域發展等。理大在三廢回收及減排和大型建築的節能優化方案,亦在行業中廣泛應用。
踏入21世紀,智能化城市交通已是社區發展重要的骨幹。現時,香港鐵路系統每天使用理大發明的光纖傳感系統,亦於行使中的列車使用光纖傳感器,持續監測路軌的穩定性。大學在航空服務業的跨部門研究和應用,確保香港在未來日子裏仍能保持世界航空重要樞紐的戰略地位。理大科研提升社會生活質素,把科研成果帶出實驗室並與市民大眾分享,這是教授們在學術研究以外獲得最大滿足感的地方。
三管齊下 知識轉移領袖群倫
盧博士分享,理大的知識轉移在大學教育有啟導作用,有賴三管齊下的推動知識轉移策略。首先,理大擁有獨特的應用科研文化,教研人員普遍認同以科研造福社會的實幹精神。理大亦提供配套和設立認可制度,鼓勵知識轉移,例如於評核表現中考量科研的影響力、分享知識轉移成果收益及表揚在這方面有貢獻的教職員。
第二,理大與工商業界保持長久緊密關係和合作研究平台,心繫業界和社會的需要,並按科研項目的成熟程度與潛在價值,主動接觸業界進行探討和推廣,擔當學者與業界的橋樑,把科研成果商品化。舉例說,有見本地建造業工人需要長時間在炎熱和潮濕的氣候環境下於戶外工作,建築及房地產學系進行跨學系研究,設計和研製出抗熱工作服系列。該抗熱服的布料纖維透氣度高、可加快汗水揮發,有助建造業工人抵禦高溫和高濕環境。理大將此項技術授權予建造業議會,期望更多建造業工人受惠。
第三,理大設立完善和負責任的知識轉移管理機制系統,設有知識轉移委員會和創業計劃管理委員會,由大學和外界專業人士代表組成,確保知識轉移依循相關政策、守則和指引進行。
憑着孜孜不倦的科研動力,理大2015/16年知識轉移收入蟬聯本地院校首位。但盧博士說,「科研收入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誘因,理大教研團隊的着眼點不在收入,不然的話,由研發技術到實際應用需要經過多個階段,背後承受的風險很大,難以持守默默耕耘。教研團隊堅持關心社會及業界需要,才會踏出艱難的每一步,專注發展具影響力的科研,把成果帶出實驗室。」
初創企業搖籃 培育種子成明日領袖
理大除了知識轉移收入成績驕人,亦為孕育本地初創企業的重要搖籃。年輕學子有的是創意,匯聚一起迸發出意想不到創新意念。創新與創業,兩者關係密切。創新不能天馬行空,如何把意念化為行之有效的計劃,把意念化為實際產品,資金和專業意見,缺一不可。理大栽培創業文化,過去五年設立不同的種子基金資助計劃,為學生、畢業生和校友提供資金、指導和發展業務的各項支援,協助他們邁出創業第一步。
理大各類的種子基金計劃,合作夥伴包括: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香港科技園、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以及天使投資者。每年提供近仟萬港元,資助近60家初創企業和社會創新項目。今年新增設的初創基金還有「學生創業概念驗證基金計劃」,為理大學生提供創業資源、培訓和商業指導,與常規課堂內的學習模式相輔相成。
另一方面,理大由校園氛圍着手,培養一個充滿活力的創科生態環境。理大的共創空間InnoHub,在於聯繫理大及本地以至區域內的創業社群,包括學生、校友、理大支持的初創團隊,舉辦創業輔導和跨學科的培訓工作坊等。學生經過討論和專業意見的指引,能更周詳地策劃一個成熟的業務計劃,繼而吸引投資者的青睞。
盧博士在商界及公營機構擁有20多年豐富的策略、業務及職能管理經驗,她形容大學對於商界而言,「儼如一個知識的寶庫,藏有很多具前膽性的洞見。在全球化的經濟環境下,各行各業將面對更大競爭,而創新文化正是現時社會所需要的,有助推動改革求新。」因此,理大建立多方平台,推動區域創新協作,提供硬件和軟件創業支援,鼓勵學生交流意見,為香港知識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增添活力。
知識轉移除了把意念轉化為產品,人才培訓更是重點。盧博士說:「理大教學團隊培育年輕一代幼苗,以期學生他日成為社會上有承擔兼具創意的領袖。學生關心社會需要,運用其專業知識及技能,把意念付諸實行,讓不同社群的人士得益,是回饋社會的一種方式。」
圖片:灼見名家傳媒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