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子健:港人維公義保安全 政權硬鎮壓亂定性

抗爭者的「激烈」行為和「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口號被定性為挑戰國家主權和一國兩制、衝擊法治和破壞香港繁榮穩定。這是政權發出將會加強鎮壓抗爭運動的信號。

公義不存,何來和平?哪裏有壓迫,哪裏有反抗。這是人類自有歷史以來顛撲不破的道理。

8月5日林鄭月娥記者會的言論完全無視這個道理,但她真的是不明白嗎?雖然她過去兩個月處理危機表現非常差勁,但我認為她在記者會上講些什麼,都只是履行下級(而不是自治)政府的任務,滿足北京要求。她自己也知道去哪裏都不受歡迎,每個記者會最後是落荒而逃。如可以龜縮,她應該寧願龜縮下去。

政權發出將加強鎮壓的信號

所以在批評林鄭言論是廢話的同時,我們需理解林鄭的任務是什麼。林鄭記者會主要信息是,因《逃犯條例》修訂而引起的抗爭運動已變了質。抗爭者的「激烈」行為和「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口號被定性為挑戰國家主權和一國兩制、衝擊法治和破壞香港繁榮穩定。這是政權發出將會加強鎮壓抗爭運動的信號,也是藉這個信號威嚇抗爭運動參與者,以及分化勇武派與「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

反修例抗爭運動有沒有演變?有:運動形態有變化,抗爭行動升了級,訴求有增加。抗爭運動演變的主因是港人覺得香港變了質,亦因此感到很憤怒。抗爭運動的背景無疑有涉及一國兩制深層次矛盾,但運動核心動力由始至終是源於港人對兩個問題的深切關注:一是對個人安全的保障,另一是對公義的維護。正因政權在回應這場抗爭運動時一再挑戰港人在這兩個問題的底線,才導致局勢發展到今天這麼惡劣。可以說香港陷入危險境况,政權要負極大責任。

關於一國兩制,不少市民對香港一制不斷受擠壓、香港政經文化多方面愈來愈大陸化、北京未有兌現在港實施雙普選的承諾等確實感不滿。2014年雨傘運動被鎮壓後,港人對這些深層次矛盾的情緒遏抑了幾年,在今次抗爭運動爆發出來。但參與和支持這次抗爭運動的市民數目之多遠超過往政治運動,而市民情緒之高漲更是史無前例。雖然「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是不少年輕人鍾情的口號,運動中大多數市民早期叫得最響亮的口號是「撤回」和「下台」,近來很多市民叫的口號是「香港警察知法犯法」及「香港人加油」。這些口號與林鄭所講運動變質後的目的,根本扯不上關係。

修逃犯例的致命問題是觸及港人最重視的人身安全和自由。2003年就《基本法》第23條立法引起回歸後第一次大型抗爭運動,也是因港人害怕有關法例威脅人身安全。林鄭力推的修例在香港與內地之間的司法防火牆開一個洞,引發港人對內地司法制度嚴重不信任的情緒,擔心自己人身安全。但林鄭對此視若無睹一意孤行,是犯了極大的政治錯誤。

6月9日百萬人上街後,林鄭政府為強行通過修例,自編自導自演了6月12日金鐘「暴動」,以為這樣能震懾抗爭運動。這個策略適得其反,因警方使用過度武力清場,導致大量無辜、和平示威的市民受傷害,嚴重衝擊港人重視人身安全的底線。雖然修例是暫緩,或完全停止,又或壽終正寢,警方濫用武力已是對市民人身安全的即時威脅。所以6月12日後,市民要求撤回修例之餘,也要求撤銷「暴動」定性、要求獨立調查警方部署,正是要恢復對人身安全的保障。

可惜的是政權沒有接納市民合情合理合法的要求,反而企圖加大武力以壓服抗爭運動。市民眼見前線抗爭者受到警隊過度武力的摧殘,基於公義而支持這些抗爭者。但政權武力鎮壓變本加厲。先有7月14日血洗沙田新城市廣場,引起沙田居民極大不滿;7月21日元朗恐襲事件更進一步導致人心惶惶,挑戰道德底線,可說是壓在駱駝背上最後一根稻草。當港人覺得香港不再是一個安全城市、政府與警隊已完全背離公義,他們別無選擇,唯有奮起抵抗已盡失民心、只是依賴警察暴力以續命的政權。

「和理非」投入抗爭 不容香港變質

外國很多媒體分析,北京把香港亂局歸咎外國干預,只不過是掩飾他們在香港管治的失敗,他們心底裏不是不知道香港民心向背。同樣邏輯,北京和港府指控抗爭運動使用暴力、是挑戰什麼什麼底線,也是用來裝扮他們看不見港人核心訴求──保障人身安全、維護公義──作為他們使用暴力鎮壓的藉口。但正正是他們這種行為,令港人更加擔心,更加不能放棄。「和理非」是香港的強大主流力量,這一股力量又怎會想香港玉石俱焚?現在這股力量義無反顧投入抗爭運動,正是因為他們不容香港這塊璞玉不斷變質。雖是赴湯蹈火,港人仍選擇奮起反抗,挽救已成危城的家。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

資深的公共事務顧問、政策分析員和傳訊專才。

從事時事評論近40年,工作經驗包括新聞工作、經濟研究和工業管理。

在倫敦經濟及政治學院取得博士學位及在香港大學取得社會科學學士學位。他曾出版多本關於香港和中國政治的著作。

於2005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於2004年獲頒香港公開大學榮譽院士及於1990年當選香港十大傑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