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好好把握香港創作自由的優勢

中國作家還是要完整地寫出中國的精神,這是首要的,要記得,我們寫東西不是為了讓外國人看的。

編按:本文為白先勇教授在港大同學會書院的答問節錄。

同學:港大同學會書院同學    白:白先勇教授

同學:五四運動後,請問西方文化有沒有為中國文化帶來正面影響?在您的作品裏,有沒有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呢?

白:當然,西方文化的成就是很了不起的。在十九世紀時,人們都拼命去學習西方文化,希望以此挽救、改善中國文化。亦因為國勢衰落,八國聯軍等戰爭令我們無法抵抗西方文化,我們將自己的文化排除了,若真的要研究我們的歷史,這可說成是一部「追趕西方的奮鬥史」,拼命在各方面追趕西方。雖然科技是改善了,但我們的音樂、藝術,通通都排除了,這產生了很大的後遺症。例如,現在已經很少人會畫山水畫了,全都跟隨了西方,這個很可惜。我在年輕的時候,也醉心於西方文學,我認為西方文學給了我一個廣闊的視野,令我可以比較中西方文學的優缺。

同學:這些年來,華人作家漸受到國際的關注,您認為華人作家能如何發揮他們的影響力呢?

白:中文作家寫中國文學,這能令國際更加關注中國文化。但有一點必須注意的,文學是文學,文學是藝術,我們不能只拿自己的作家來比較,更要拿其他國家的作家作比較。不過文學、藝術比較主觀,不像科學一樣,文學是主觀的看法,一個文學作品難以放諸全世界,難以令每一個國家的人都喜歡。就以莎士比亞為例,全世界都承認他,但這還是局限於英語系的國家,法國人還是不太喜歡他。所以,我認為中國作家還是要完整地寫出中國的精神,這是首要的,要記得,我們寫東西不是為了讓外國人看的。

白先勇教授在台上耐心解答同學的問題。(灼見名家傳媒)
白先勇教授在台上耐心解答同學的問題。(灼見名家傳媒)

同學:我有兩個問題,第一,您在香港生活過,這對您有甚麼影響?第二,全球化對您的創作有沒有影響?

白:小時候因為要經常逃難,所以在每個地方都有待了一會兒。但我的作品通常都是寫大城市為多,例如寫上海、紐約,反而沒有寫香港這個小城市,我還是喜歡寫大城市多一點。至於第二個問題,全球化對我的創作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力,我不太關心別的地方如何,好的作品我當然看,但只限如此而已。

同學:您說香港能作為中國文化推廣的基地,可是香港不斷受到西方文化影響,例如香港本身就是前英國前殖民地。故此,您認為香港除了有創作自由之外,還有甚麼條件去推廣中國文化呢?

白:在華人地區,完全有創作自由的地方不多,台灣是一個,香港是另一個,所以香港有很大的優勢。而且,香港是人才的聚集點,例如有張愛玲、朱光潛等等,香港本身也有很多優秀的作家。有創作自由就絕對有這個可能。但可惜,文化雜誌比較少,沒有出版的機會,這方面,香港可以改進。

同學:近期香港出版的作品裏,很多都夾雜方言,您認為這對文學方面,有正面還是負面的影響?

白:方言是個很好的問題。如果我們看看《水滸傳》,可以知道,內裏寫的很多是山東話,山東的方言。又例如《紅樓夢》,內裏很多都是京片子,這也是方言。所以,只要方言用得好就可以了,廣東話也是很生動的,只要用得恰當就好。若將方言用於寫小說的話,有助提升小說的質感,這是非常有用的。當然,如果全篇都是用廣東話寫作,那除了廣東人以外,其他人都看不懂,這亦不好,所以一定要用得恰當。

同學:您認為對於政府/學校來說,保育中國傳統文化比較重要,還是培育新的作家比較重要?

白:這並不相違背。例如,我叫同學們多背唐詩,是因為背唐詩會影響到你現在寫文章的風格、用字。但現在,受到翻譯的影響,很多句子都變得不通順,很多句子都歐化了。雖然我們都受英文教育影響,但用中文時,還是有中文的一套原則,所以要多看古典,減少翻譯對我們的影響。當然,翻譯亦有很好多作品,但我們要避免歐化的句子。

同學:要如何培養閱讀的興趣?

白:老師的責任大了(眾笑),老師要選合適的文章,引導學生閱讀。我在學的時候,就遇上很好的老師,引導我到文學的領域。我認為老師可列出一張書單,選幾本好的書,引導同學閱讀。

同學:有沒有經典作品可以推薦學生?

白:那一定要推薦《紅樓夢》。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看,雖然在中學時期,未必看得懂,但沒關係,也可以先讀一讀。

同學:過度重視經濟發展,會否妨礙藝術發展?

白:香港雖有經濟條件,但同時也要有推動文化的心。例如十六世紀,歐洲掀起了文藝復興。在意大利佛羅倫斯有一個很大的家族,花了很多財力物力去推廣藝術。有錢未必有文化,但沒有錢就必定沒有文化,窮得三餐不繼時,那有餘力建設文化?但在富裕的地方,若有建設文化的心,會比較容易一點。

同學:您認為用什麼方法,最能突顯中國文學的美呢?是小說還是散文呢?

白:文學是文字藝術,所以它的標準得看文風。所以我一再強調同學們必須看經典,現在寫得好的小說和散文也要看,但同時一定要多讀經典。

白先勇三之二

本系列文章:

白先勇:在全球化大趨勢下,怎樣保持中國文學地位

白先勇談新聞自由・政治・文學

講者介紹

白先勇,民國二十六年生,為北伐抗戰名將白崇禧之子。台大外文系畢業,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Writer’s Workshop)文學創作碩士。 白先勇是小說家、散文家、評論家、著作極豐,短篇小說集有《寂寞的十七歲》、《臺北人》,長篇小說有《孽子》,散文集有《明星咖啡館》、《第六隻手指》,舞台劇劇本有《遊園驚夢》、電影劇本有《玉卿嫂》、《最後的貴族》等。近著有《父親與民國》、《牡丹情緣》、《止痛療傷》。 近年投入崑曲藝術復興事業,其《青春版牡丹亭》引起極大迴響,獲得各地學者認同。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