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與規管 取捨與妥協

副手梁鳳儀接任證監會第一把手,算是順理成章,談不上是意外。她具金融行業經驗,唯對證券市場規管經驗有待累積。

上月底離任的證監會前行政總裁歐達禮,本月正式出任英國金融操守監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主席,彼亦為現任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主席。這位出身自倫敦大學及劍橋大學法律系的守門員,對確立和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居功不小。

上月中臨別香江前接受彭博訪問時,他語重心長地表示,背靠祖國是香港優勢亦是痛點,”The key to remaining a “credible host”is to preserve“the confidence that we built up as a regulator in Hong Kong as an IFC, which is fundamentally based on principles and values that should be entirely familiar to someone in another financial center”。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監管者,必須捍衛一貫賴以建立信心的原則與價值。

監管者須捍衛互信原則

副手梁鳳儀接任證監會第一把手,算是順理成章,談不上是意外。還記起幾年前,歐達禮已表明不續約連任後,梁鳳儀已是接任呼聲最高,最後卻爆冷歐達禮獲極高層面挽留,再坐一會。或者,事後孔明,梁鳳儀從來是接任行政總裁不二之選,當年或嫌經驗尚淺,要有勞歐達禮當其職前輔導員,歐達禮對香港證券行業確實貢獻良多,既加強規管,搞好市場規則形象,後期更要充當培訓員,香港市場持份者應掌聲予以回報。

財爺陳茂波在任命聲明形容:「梁鳳儀對香港證券及期貨市場的運作和規管以及證監會的運作有深入認識,經驗豐富,同時十分了解內地和國際金融市場,並在業界享有良好聲譽,具有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視野。我們對梁女士領導證監會及促進香港證券及期貨市場的監管和發展充滿信心。」

筆者只想補充一點,就是上任後梁鳳儀如何在融合內地市場發展及鞏固本港在國際市場形象之間取得平衡,或者更坦白一點,不宜用監管者的身份變成為配合市場發展,事關規管及發展既可以說成相互配合,但亦存在水火不容的矛盾。君不見,早年阿里巴巴(9988)改赴美國上市,原因是香港不容許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監管機構少談發展,只重視按規則辦事。結果,失了幾年阿里,卻換上有清晰的規則,到底是得抑或失,根本難有公允答案。

劃清發展與規管界線挑戰大

梁鳳儀具金融行業經驗,唯對證券市場規管經驗有待累積。香港仍以國際金融中心自居,此時此刻更需一副洋面孔方便打交道。當然,證監早前委任兩名洋人擔任最吃重的法規及企業融資部負責人,一切似有準備而來。

從證券市場監管角度,歐達禮在任十幾年,將規管搞的妥妥當當,甚至被指過嚴,繼任人在證券市場規管要操心的事也許較少,只怕受不着外界遊說而作出不正確放鬆。市場監管機構從來要獨立,而非唯命是從,如前所述,梁鳳儀最大挑戰是如何在市場發展及規管間劃清晰界線,而非後者支持前者。

還記得2019年11月,曾獲三度續約的歐達禮,在證監會30周年酒會發表開幕致辭,指曾有「非常重要兼有影響力的公司」以不在香港上市作威脅,要求證監會修改投資者保護規則。更有證監會成員因此被召至禮賓府,最終證監會並沒有因壓力而修改規則。

今日,政府力谷虛擬資產,說到底背後另有盤算。無錯,當其他市場相繼落閘,香港反而納入監管,邏輯上自然有力問鼎全球官方認可虛擬資產及交易中心。可是,虛擬這兩字極複雜,運作亦不透明,潛力大,但風險同樣極大。筆者不是專家,面對比規管細價股更複雜的事情,期望監管機構管理層不要將發展蓋過規管,以後者便利前者。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胡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