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哥哥告訴我,他教一歲多的孫兒念兒歌:「月光光,照地堂……」那小子很快就琅琅上口;再教一些過年的祝賀語,例如「萬事勝意」、「身體健康」,他也用不了很多時間就記得了。可是,之後的「牀前明月光……」雖然共只有四句,卻不太順利。可能每句的字數長短,在孩子腦袋的吸收能力方面有顯著的差別。無怪乎從前中國啟蒙的書首推《三字經》,至於《千字文》,每句也只是四個字。
《三字經》三字一句,很容易背誦,可以當兒歌來學。一開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一個人出生之初,是否都是本性善良,一般性情很相近?如果因為後天生活和學習環境不同,行為習慣的差異,是否會隨年齡增長而相去日遠?假如沒有適當教導,人的善良本性,是否就可能向壞處變遷?因此,是否幼兒教育的正道,須首先嚴格選擇教材,專注正途?《三字經》是用肯定的語調說了,但未必人人都同意。
為什麼細胞會變壞
為什麼一個人會變壞?眾說紛紜。癌是「變壞了」的細胞。科學家從多方面思考,檢視很多病例,做了不少測試,為的是要知道,為什麼好好的一個細胞會變壞?
能令細胞變壞的肇因很多。大體上,所謂「癌症」,並非單指某一個疾病,而是一類病的統稱;其之所以組合在一起來說,主要是因為牽涉到的身體組織,基本上都是處於細胞的層面,雖然這些細胞分屬各式各樣不同的器官。在其中,沒錯,是「細胞」有遭受到傷害。但與其說它們是受害者,倒不如視它們為肇事者,可能更合乎實情。出了事的細胞,並不會程序性地死亡,反過來,會是頑強地、循不當的方向和途徑,不斷增生。它們的增生,固然是「不倫」(不按常規)的,帶來自身的臃腫,故有「瘤」的形成;但更壞的是,它們形態上的改變,可以令身存的器官或組織失去原有的功能,亦導致極端的痛楚。接下來,這些壞分子能蔓延開去,甚至擴散到其他器官。這才是它們最大最終的禍害。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