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平緩後 中國出口會否再度受壓?

Omicron的高速蔓延,令新冠流感化的可能性增加。估計西方在疫情壓力減少後又再合力制約中國。問題是疫苗至今仍供不應求,發展中國家的生產力,看來還得花一段時間才可恢復正常。

2021年,中國的進出口總額突破了6萬億美元。這是繼2013年達至4萬億美元水平後,一口氣在一年裏突破了5萬億與6萬億美元的台階;增長速度之快,真是如有神助。

西方被改迫行中國的國家主導模式

有人說,中國的對外貿易之可以增長得這樣快,很大的程度是拜新冠疫情所賜;一旦疫情開始消退,西方國家就會再度向中國施壓,要求中國放棄自己的發展模式,改行西方認可的道路。

其實,即便在疫情最為嚴峻的時期,西方亦沒有放棄過要轉變中國的發展方向的構思。只是當時除了中國的生產力仍可維持增長外,世上大部分地方的生產力都備受破壞,一些趕急要用的抗疫物資,只能把訂單交給中國,否則真是會死得人多。

經此一役,相信西方已意識到,某些產業,由於有戰略性意義,即使利潤不高,亦不宜過度依賴外國,必須保留一定的本土生產能力,否則就得在關鍵時候仰人鼻息。如果要做到這一點,就不能行市場掛帥的價格取向,而是要行國家利益主導的社會主義機制。這反而變成西方要被迫改行中國的國家主導模式。

由此可見,一個社會行怎樣的模式,是受很多客觀環境所限制的。西方崇尚Free to Choose,但現實世界往往都是Forced to Choose。西方不應因為中國選擇行自己的發展模式,而視中國為異形,不容地球上有非西方模式存在。

不過,西方看來心意已定,不但美國如是,其他西方國家在被逼要作選擇時,亦似乎傾向站在美國一邊,而不是站在中國一邊。在這種情況下,只要疫情稍為緩和,他們亦會盡可能減少對中國出口的依賴。

西方持續打壓中國影響力度有限

Omicron的高速蔓延,令新冠流感化的可能性增加。估計西方在疫情的壓力減少後又再合力制約中國。問題是疫苗至今仍供不應求,發展中國家的生產力,看來還得花一段時間才可恢復正常;而西方國家的產業鏈又大部分不齊備,沒有發展中國家的配合,西方的產能將沒有這麽快可以復常。

再者,所為復常,亦只是恢復到疫情發生前的常態;而當時的常態就是大量依靠中國做世界工廠。西方現在連復常都未做到,怎有條件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呢?現實是西方既沒有能力把生產線搬回本國,亦沒法大規模把生產線搬去發展中國家。

之前在這兩方面的嘗試都不成功,企業都因此而吃過苦頭,往後西方政府若果想再次推動,非出錢作補貼不可。惜聯儲局已打算縮表,西方財源短缺,很難可以推得動。

因此,我估計,2022年中國的進出口只會增長放緩(因為2021年的基數太大),但不可能會大幅倒退。西方能施加的壓力,力度非常有限。

原刊於《am 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施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