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四重奏首度奏樂

音樂會作為康文署「大會堂樂萃」系列,選演曲目頗有特色。4人台上演奏樣式也很特別。除了大提琴葉俊禧外,其餘3人全程站立演出。據第一小提琴張文蕊告知,站立演出有利於互相溝通。

香港音樂文化長期向大型樂團傾斜,尤其資源分配,相當側重大型器樂團體、得獎獨奏家。聲樂、室內樂由民間藝術家自由組合,缺乏恆常支援,成員離離合合,流動性大,影響藝術水平發展。

活躍的節奏感

4位本地提琴手以香港土產盧文氏樹蛙(Romer)為名的「羅曼四重奏」,自2013年成立以來,曾在紐約、上海、東京等音樂廳演出,也是疫情後第一隊重返舞台演出的弦樂四重奏。5月31日香港大會堂劇院,400多座位幾乎有一半來自香港音樂圈, 各大樂團成員、藝術節等。同道中人互相鼓勵支持,難能可貴。

音樂會作為康文署「大會堂樂萃」系列,選演曲目頗有特色。4人台上演奏樣式也很特別。除了大提琴葉俊禧外,其餘3人全程站立演出。據第一小提琴張文蕊告知,站立演出有利於互相溝通。

節目以20世紀法國作曲家米堯第一弦樂四重奏開始,作品充滿陽光色彩,從一開始的全奏,4把聲音唱出抒情音符。次樂章第二小提琴周止善和中提琴陳敏聰的弱音合奏樂段,頗有哀怨詩意。終章如樂譜提示,散發出「活躍、節奏感」。

重返舞台的感覺

接着另一首罕有演出、由孟德爾遜姐姐芬妮創作的四重奏,其中次樂章頗有孟德爾遜諧謔曲的風格,裏面的賦格樂段演奏精彩。倒是下半場莫扎特第二十三弦樂四重奏演得有點忙亂,尤其第二行板樂章。

鼓掌期間,張文蕊告訴聽眾應該為自己鼓掌。兩年疫情,讓他們面對聽眾演出「生鏽了」,談到多麼懷念現場演出時,聲音哽咽了,台下馬上鼓掌以示支持,場面感人。接着加演皮亞佐拉《四人探戈》,音樂會充滿正能量結束。

音樂會本月25日晚上8時在香港電台第四台播出,值得一聽。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周光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