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雀遇上鳥

進入知識型經濟時代,創造知識的能力和價值比擁有多少舊知識更重要。從社會競爭到民間生產,過去操作性的知識運用,已失去領先意義。創新、創意成為各個界別和領域的常用詞。

教育一項重要功能是培育社會人材。社會對創新能力的要求,也就成為教育的培訓重點。可惜教師經常被指怯於冒險,蕭規曹隨,缺乏創新破格的思維;師資培訓也鮮有「創意教學」一類課程。要學校能發揮創意教學,似乎還需要為教師帶來一些新的啟發和經驗。

數「創意」行業,普遍會想起「藝術家」。無論繪畫、音樂、舞蹈、戲劇等藝術行業,藝術和創意總有着緊密的關係。要推動學校創意教學,能否就借來藝術家們創意的思維,啟發教師對教學的想法?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誇啦啦藝術集滙主辦的「賽馬會跨學科藝術創意學習計劃」(下簡稱計劃),構思的原點正由此開始。

但什麼是創意?培養創意的意義又是什麼?

「賽馬會跨學科藝術創意學習計劃」的課堂。(作者提供圖片)
「賽馬會跨學科藝術創意學習計劃」的課堂。(作者提供圖片)

不安於現狀大概就是創意的原始動力。跳出沈悶是人類追求生活情趣的一種本能。所以創意不是藝術家後天的專利,只是他們對這種天性的堅持。任何人每天重複着相同的工作,也會有天忽發奇想,轉換操作方式,重拾還「活」在工作當中的感覺。學校沿襲種種課室的規範,磨蝕了學生這種基本的慾望:從幼稚園起,孩童就學懂框框的限制;稍有踰越,即被識別為問題學生。

事實上,跳出框框非要向別人炫耀個人的優越,更非為滿足別人的期望。那種由嘗試到成功所帶來的興奮、暢快和自滿,是對創新最單純的享受。所以當創作變成功課,藝術成為比賽,走出框框的創意就失去了原有趣味,只剩競爭的壓力。假若創意本是如此,創意計劃的基本目的也就不是要為學校帶來榮耀和展覽;相反,是要讓孩童能發揮自己的想法、相信自己的意念,令課堂教學變得更有活力,最終改變目前過於規範的教學模式。

要求藝術家和教師一起來設計教學,當然不會一拍即合。教師的教學工作,有中央規劃的課程架構、有要完成的教學進度、有要達至的學習指標,甚至要有團隊的一致性合作。種種「求同」的外來要求,雖不至完全剝奪教師作為獨立個體可發揮的空間和自由,但也成為教學工作所必須參照的重重框架,也是束縛教師「冒險」、「創新」的客觀條件。相反,從事創作的藝術工作者,雖也有不少生活框框的考慮,但尋覓個人意志、創造自己特色、不屑模仿與抄襲的心態,卻是他們引以為傲的成功標誌;打破框框是藝術家每天活着的心態。

有計劃教師以「飄」來形容對協作藝術家的印象。這確實準確而形象。對事事有序、限時限刻的學校工作來說,「飄」確實有點叫老師無所適從,卻又那麼讓人嚮往不已。所以,如何在設限的教學環境下發揮最大的創意?也就成為計劃中藝術家和教師共同思考的問題,彼此努力克服的困難。協作,是為建立相互了解的關係、提供學習的機會,給予走出框框的支援。這樣的協作,沒有誰「幫」了誰,也沒有誰比誰更重要的差別。透過對教學場境的認識、學習原則的運用,雙方都從對方的經驗和智慧中,豐富自己對「教學創意」的理解和能力。

以下的觀察,也許說明這種協作的重要和精彩。

教學,顧名思義,是教人學會一些事情道理。藝術家要教會學生創作,最直接就是通過「示範」。要設計一隻特別的蝴蝶,藝術家拿起剪刀,慢慢在紙上剪出一隻形態奇特的蝴蝶。結果,不少學生依樣葫蘆的模仿起來。藝術家的創意自是無容置疑,但這種示範策略卻跌入了學習的陷阱:示範者外顯的「創作」行為,成為了學生「學習」的範本;示範雖然帶動了學生的雙手,卻未能啟動他們的思考。熱鬧的課室,學生享受的是剪紙活動,而不見得是創作的想像。更因為示範來自「藝術家」,模仿他的成品有一定成功的保障。取易不取難的人性、怕失敗掉臉的課室文化,學生的創作訓練也就在喧鬧聲中被淡忘了。

其實,示範並非不可行。關鍵在如何邀請學生進入示範過程中的思考世界,而並非指導每一步的操作。創作也許是孤獨、靜默的工作;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有意識與無意識地掙扎於不同的可能性之間,旁人只看見思考後的成品,卻無法閱讀背後的思想。所以藝術家在示範過程中,不妨以「我問你答」、「自問自答」等不同方式,刻意呈現腦海中的思維對話。記得計劃在一場老師培訓中,請來多位藝術家作現場即時創作,大堆看似無關、無聊的物品,最後在各人手中都變成精彩的藝術品。讓人驚訝的除作品外,更是他們腦裡的魔法。

蝴蝶剪好了,藝術家把鏤空的紙框放在畫滿不規則圖案的拼圖上,紙框內立刻出現花紋斑斕的蝴蝶;學生接着都興緻勃勃地去「創造」屬於自己的蝴蝶。每隻都獨一無二,都是他們自己選擇的決定,旁人也難以判斷誰比誰的漂亮,… 這不都是學習的理論應用嗎?個人、自主、有選擇、不批評、… 藝術家提供了創作活動,教師明白活動背後的設計心法。應用到寫作,大可以為學生提供不同名家的素材,讓他們從中自行拼湊出一篇文章,雖不算百分百個人作品,但也是個人的創作,對能力偏弱的學生,不失為一次成功的鼓勵。

籠裡的雀,遇上從山林飛來的鳥。開始明白:在設限的空間,不代表只能呆站着不動。當然,能擴大一點籠子的空間,更好。

「賽馬會跨學科藝術創意學習計劃」
https://www.aftec.hk/ ArtsBasedCrossCurriculum/

誇啦啦藝術集匯
https://www.aftec.hk/zh/about-us-zh/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