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加索是西班牙人,19歲便離鄉別井到了法國巴黎,由於寂寂無名,所以畫作無人光顧,甚至曾經燒掉自己所繪的畫來取暖。究竟他是怎樣成名的?除了本身的畫技卓越外,他更加運用了高超的營銷技巧。
當時畫廊賣的多是成名畫家的作品,畢加索這些初出茅廬的人,簡直連把作品放進畫廊的機會也沒有。他身邊只剩下少量金錢,計劃花光了便要離開巴黎這個藝術之都,返回西班牙老家。
可是,事情出現轉機。因為不約而同地,每天都有不少訪客走進巴黎各大畫廊,左看右看一番,什麼也沒有買,在離開之前,就問畫廊的負責人,「你們有畢加索的畫賣嗎?為什麼沒有了他的畫?」無數次的查詢,吸引了畫商們的興趣。在大約1個月後,畢加索拿着他的畫在這些畫廊出現,憑着優秀的技巧及藝術造詣,他的畫賣個滿堂紅。畢加索也一舉在巴黎紅了起來。
耗盡最後一筆錢 自製需求
原來,畢加索用了身上最後的錢,聘請了一群長得較為成熟的大學生,每天探訪巴黎的畫廊,並提出「畢加索」這個陌生名字,於是在藝廊圈中創造了一波好奇。當真正的畢加索出現時,又能展示他的超群畫作令眾人折服,因此便水到而渠成。
畢加索除了是藝壇天才,也是營銷專家。請看他如何在巴黎上流社會不斷增加自己的名氣:
(1)為巴黎畫商或收藏家繪畫肖像,一來與主角建立深厚感情,二來顯示超卓的技藝;三來可談及畢加索的新作,於是提升目標對象的興趣,甚至可以直接推銷;
(2)他略有名氣時,故意每次購物都以畫上的署名簽發支票付款,很多時還是小額銀碼。這樣做讓店主把支票鑲起,在店中展示,造成不錯的宣傳效果。
(3)畢加索說:「我的畫不是展示人或物的表面,而是非肉眼可見的本質。」他常與一些相熟的媒體或畫商私下密談,告訴他們他的畫背後有些什麼故事。這麼一來為畫作添加色彩,另一方面引起其他畫商的注意,甚至紛紛希望成為他的「密友」,或要求以高價收購他的畫作。
所以,成名的背後,也有marketing「好橋」發威!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