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前撰文提及,入學面試是令許多申請者感到壓力的環節,因為其考核形式高度個人化,考核內容也沒有定式。不過,要說在申請學校過程當中,比入學面試更個人化、更難以捉摸的,就不得不提申請論文(Application essay),或又被稱為「個人陳述」(Personal statement)。
你揀學校 學校揀你 關鍵在彰顯個人特質
明年1月初,就是大部分美國大學的申請截止日。能夠走到今天的申請者,相信都已「過五關、斬六將」,跨過了包括學校GPA,或是SAT/ACT等難關。不論過去成績是否符合目標,但總歸已成既定事實;而至今還屬「現在進行式」的環節,在正式遞交申請前仍可不斷修訂的文件,就非個人陳述莫屬。
雖然英、美都是港人熱門留學地點,但與英國相比,美國的大學更重視申請者是否與學科特質契合,不但在面試設計上如此(另見拙文);在個人陳述方面,申請者能否藉此彰顯個人特質,並讓學校相信你是合適人選,更是左右申請能否通關的「最後一里路」。
美國大學尊重個人發展 又有世界級工作機會
尊重個人特質,讓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抱負靈活學習,正正是美國學制為人稱道的優勝之處。例如一些美國大學容許學生先選學校,再選主修科;大學首年一般也為共修學年(Common year),至翌年才需選定主修科,讓學生擁有更多探索空間。
看似散漫,但無礙美國大學保持世界一流水平。以早前THE公布的2019世界大學排名為例,在全球首十大當中,來自美國的大學獨佔其七;即使放眼全球百大,當中仍有超過四成屬美國大學,可謂名校如雲。
更難得的是,許多國際知名企業均發跡於美國,例如現時全球十大市值公司中,大部分均屬美國公司,當中包括微軟、蘋果、Alphabet、亞馬遜和Facebook等已經滲入我們生活各個方面的科網巨企。這些企業不但為當地學生提供豐富學習資源,更提供夢寐以求的工作機會。
我最近與一名友人聊天,他正準備進修碩士學位,在英語考試部分不論是TOEFL還是GRE Verbal均取得接近滿分的佳績。但在選擇學校申請時,卻出乎意料地只着眼於三藩市周邊的大學。我感到十分疑惑,問他美國處處名校,何必只為一瓢飲而放棄弱水三千?但他堅持認為,靠近矽谷能帶來的機遇,比學校本身更為重要。
求學如求職 問自己能為學校貢獻什麼
那位友人的意見雖未必正確,卻反映赴美升學,正因當地能夠提供許多學術以外的世界級資源,申請者如何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在撰寫個人陳述時用以充分展現自己的成熟程度、獨立性、世界觀,以至對大學的認識,是脫穎而出的關鍵。
除了需要將自己獨特的一面生動地展示出來,對美國大學來說,你還需要向其說明自己能為學校帶來什麼貢獻。這絕不止是學術成績上符合一定標準,更需要將個人生活、學業,以至事業抱負,靈活地就不同學校的定位結合闡述,才算是一封具說服力的個人陳述。
要做到這點,自然不容易。如果申請者尋求顧問服務的話,就必須要了解到一名優秀的顧問,不單止會協助你用文字來表達自己,重點更在於如何根據不同申請學校的背景特質,更具針對性地展示申請者的獨特優勢。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