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亞院長黃乃正兄發了義正詞嚴的〈致新亞人公開信〉,筆者身為校友,當然亦收到一份。對師弟的無禮行為,亦覺汗顏。但調查裁決亦只治標,未能治本。最後應回歸中國文化、新亞精神。錢穆作為創辦人,苦心孤詣,建立新亞校風。即使離校,仍誨人不倦。竊以為新亞新生入學前,最少要讀通錢穆在1978年寫的〈人生三步驟〉(共11頁)和1980年寫的〈中國人生哲學〉(共13頁)。短短24頁道盡人生之道和未來中國人應如何。1978年,錢穆已經82歲,眼睛已盲,但仍勉力為學生們傳道授業。他感嘆教育之變化,百年前上學有「修身」課,教人如何做人的道理,後來改了「公民」課,教人如在一個國家政府下,奉公守法,守法只是做人最低的標準。錢穆那時不知道「公民」課亦被「通識」課所取代,究竟是瓣瓣識些,還是結果瓣瓣不識,就不知道了。
修身是自由 放縱是大敵
錢穆記為當時的學子拼命學習美國,要「民主自由人權」。人權還是美國卡特時代輸出來當外交利器的,天賦人權是一句外國話,中國自古到今4,000年,不曾講人權兩字。為什麼呢?因為「中國人只看重做人道理,便不再有人權之爭」。小孩在家庭自少教「孝道」,那又何必要「父權」呢?說到自由,有「積極的自由」和「消極的自由」,修身就是最大自由。在大社會裏,人不可能有無限的自由,職業是沒有自由的,每一份職業都有一些限制。有程序、有步驟、有規範,哪得隨意自由?學生上了班就知道。修身是消極自由,「人必有所不為,而後可以有為」是古語。有些事是不能做不能講的,那是消極自由。另一位教育家蔡元培,亦討論過「自由與放縱」,自由是有度、有底線的。「不自由,毋寧死」,那是過得了自己良心的事,若果「過於其度而有愧於己,有害於人,則不復為自由,而謂之放縱」。放縱是自由之敵,人的自由以良心為準,而良心是從小自家庭就要培養的,家長要負責,早早教子女看對的書,不要認為迂腐,否則害己害人。這些道理是百年前就有,五四運動到後年就百年了,五四的學生反對巴黎和約是自由,火燒趙家樓,禍及無辜的婦女小孩,就是放縱。梁漱溟當時就譴責了學生們!
錢穆的〈人生三步驟〉要慢慢品味,第一步是生活,衣食住行,基本生命的維持和保養,是物質文明。生活是為了生命,數千年來,變化不大,奢華生活只屬那0.1%,是極少數。一般人就是穿衣食飯,孔子顏回也差得不多;第二是行為和事業,那是人文精神。行為就是修身齊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婦好合。到二十一世紀,確是很難了。由自己做起,勉力而行吧,最少做一個「靠得住」的夥伴,不管是父是子、是兄是弟、是夫是婦、是要全力的。事業來說,學生就是做學問,要「立志養志」、「愛國家愛民族」,有機會「治國平天下」,挺身而出,否則繼續你的志業或職業。世事是不平等的,志業和職業相同,是人生之福,大多數人只能分開來做!孔子說:「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道是人生大道,德是德性人格,仁是博愛(韓愈語)。游於藝,古代講的藝,現代則對為「民主、科學、政治、經濟、文學、哲學、物理、互聯網、量子科技」太多藝了。政治只是其中之一,還不是最重要的藝,甚至民主政治在西方已開到荼蘼,到大手術的時間了。我們要放眼看,沒有一樣制度在歷史上是永續而不變的。所以錢穆說「仁志禮是中國人講的人生大道」。
文化不相同 國人宜自省
黃乃正院長信中講禮,就是人生大道,說無禮的粗言髒語是不自重的行為。既然入了大學,就要自重。第三步驟講歸宿,「人生歸宿在人性」。人性就是人的天性,完成我的天性,就會得到安樂康寧,做人生最後的歸宿。「天命之謂性」,「性就是德,德就是性」。所以人生最高歸宿就是「德性性命」。諸葛亮生於亂世,亂世人家要「苟存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苟不是苟且,是保存。保存德性性命於亂世,以求最後發揮作用。「德性性命是個人的,而同時亦是古今人類大群共同的」,人生一切應歸宿於此。錢穆活到96歲,此前再悟「天人合一」的道理,最後「落葉歸根,魂歸故里」,歸葬太湖邊,筆者去過拜祭,風景優美。錢穆得到安樂的歸宿,遺作有益人類。
錢穆86歲再為學子講中國人生哲學,錢穆提出一個問題:中華民族九億人口(如今已是14億了),如果沒有一本或兩本大家共同必讀的書,對民族國家的前途,相當嚴重。西方人有一本《新約》(也式微了),回教民族有一本《可蘭經》,中國古人有「四書五經」,今日是什麼?是《易經》?是《道德經》?是《六祖壇經》?文言文真的太難嗎?網上的火星文也不容易!從小學什麼都不難,最重要讀是修身的書,學識做人的道理,不要一天到晚「去中國化」,取消中國舊文化,服從西化,其實就是美國化。遠在37年前,台灣已有「台獨」的呼聲,到二十一世紀更有「港獨」、「澳獨」的出現。按錢穆的講法:「美國人一到台灣便想,台灣人雖然亦是中國人,但到了台灣已幾百年,台灣當然該獨立。」這原來都是美國人的想法,美國人自己到北美洲不到200年也搞獨立了,這就是文化的問題!錢穆主張中國人總該有中國人自己的想法,「中國人要認識自己」,「能保留的便該保留,能發揚的,便該發揚」,不能一天到晚求變求新。我們已變得夠變,新得夠新了。不能一天到晚發「美國夢」,而無「中國夢」。如今「美國夢」不是已褪色了嗎?
做人先立志,不能輸人格
錢穆說了一個60年前初辦新亞的故事,有美國人問他香港是不是安全?他說比較起來,香港必比美國要安全些。美國人大出意外。他說那是冷戰時代,美蘇隨時互擲原子彈,香港沒有資格讓你們擲原子彈!美國人啞然。60年後,美國朝鮮問題又來了,美國有了「九一一」,拚命要移民美國的人有想到嗎?香港還是較安全的。老實說,美國俄國關係仍好不到哪裏,錢穆的看法是到美國俄國都「不可靠」了。大陸台灣問題就解決了,當然「和平統一」,還獨什麼?37年前,大陸對台灣,是「一個毫無所知的世界」,台灣人(香港人亦一樣)既看不起也不願意去的地方,但依然去了,這就是人生改變的問題。筆者亦是在這個時間開始作大陸「開荒牛」了,還好替法國人辦事,還肯聽香港人的話。美國人則志得意滿,驕傲得不得了。就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人已不懂得如何做世界第一大國和做全世界領袖。原因是「他們遠離了文化大傳統歐洲本土,已有400年」。他們在想自己是不會失敗,但又不用全力,只打一「不求勝利的仗」。歷史在二十一世紀又重演嗎?錢穆總結人生是不可有驕心,「驕則心滿,而對外易啟爭」。中國人只提倡「謙虛和合」,絕不教人心滿意足,絕不能為所欲為,稱之為「航行自由」。美國在南海不是如此嗎?
錢穆演講時認為他一生都在亂世(1895─1980),中國其實是自1980年至2017年是得暫安近40年的。但目前世界又有點亂了,中國相對上是最安全的。亂世中,錢穆勸人學諸葛亮的「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才能「做第一等人做第一等事」。當然錢穆已看不到一帶一路的雄圖了,也不能有什麼建議了。中國人少不免全世界跑了,忠告是「不要驕傲,要謙虛,要謹慎,要有禮貌,要懂退讓」。和人相處,這是放諸世界都準的。做人先立志,不能失敗在人格。西方人講人格是法律上的名詞,中國人是指德性上說的。「淡泊明志」的志亦指人格,沒有人格就不是人,這是中國文化。希望新亞人好好拿這本錢穆的《人生十論》,看看這兩章令人頓悟的文字。是為禱!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