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香港回歸,當時看中國經濟就看長三角和珠三角,談亞洲金融,只看香港和新加坡。25年過去了,經濟概念亦演進了。
珠三角變成粵港澳大灣區,人口8600萬,GDP約為1.9萬億美元,佔中國GDP11%,大有可為。長三角更發展成「三省一市」協作,市是上海。三省是浙江、江蘇和安徽,人口高達2.36億,GDP4.2萬億美元,佔全國24%。
東盟成為中國第一大市場
若比較人均GDP,大灣區是22000美元,三省一市是17800美元。而亞洲巨大市場是「東盟十國」,人口6.54億,GDP是3.4萬億美元,和中國的貿易量向一萬億美元進發,已經超過歐美,成為中國第一大市場。
從金融中心角度來看,東盟十國有新加坡,「三省一市」有上海,「大灣區」有香港,日後發展各有千秋。要從創業成本,同城效應,工業基礎,市場規模和一帶一路聯繫等因素來比較。最新因素是人民幣全球化的發展和影響。誰最具優勢呢?正是廿一世紀的青年要考慮日後發展的地方。
普通話將成發展趨勢
普通話和英語的掌握是最基本的條件。對一帶一路國家的文化的認知是則是最佳配合。自小就要學習,遊博物館是最大益處,筆者最近遊歷了十三朝古都的洛陽,共有105個博物館,目不暇給。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又深一層,臨老才知自己不足。遊新加坡也有驚艷。日後必要到東盟十國走一遍,才能說知亞洲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