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三國,只去過愛沙尼亞的首都塔林,是坐遊輪路過的半日遊,13世紀古城,人口45萬,沒有高樓大廈,就是一個三線城市,沒有專程去的誘因。
其實三國人口加起來就是600萬,比香港少,GDP加起來亦只是1200萬美元,是香港的1/3,有何實力和中國、俄國對抗呢?
但西方就是有謎一樣的自信心,三國在脫離蘇聯勢力後,走上美式民主的路,就是當議員去,可以發財。以立陶宛為例,上次選舉有1754人參選議員,小小2800萬人口,就分了71個選區,平均每個選區不足40萬人,合格選民大概30萬人,登記選民更少,每個選區平均25人參選,得50%可當選,但25人爭票,大概都得不到50%。
最後由最高票二人,再選一次,高票者當選;最低者12000票就當選了,代表了誰?但有4年可以「搵銀」!這是普遍歐洲議會的議員現象。小國甚至2000票就可當選了。
此次三國10位議員飛去台灣參加「開放峰會」,就有台灣人譏為「領賞之旅」,台灣自蔣氏父子開始,就有「金援外交」,到處派錢,被稱為「凱子外交」。
當傻仔到處派錢,外交國仍日日縮水,到蔡英文,縮到15國,但不必到處派,就可以集中某些點,歐洲的議員們成為「新貴」。
要知台灣外匯儲備,因爲對大陸順差,已由蔣氏的數百億美元,增至2021年的5500億美元,特朗普需索4年,也只拿了168億美元而已,大把本錢,這條順差之路不關閉,台灣大把本錢,歐洲小國議員胃口不大,來台灣玩玩招呼一下,就樂於當「友台人士」,這是現實問題,並不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