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森林學校、生活技能學習,到生活價值教育

學生寧花費巨額會費參加健身班,但在家從不洗碗掃地,家中地上廢紙也與他無干,懶得撿起。我們要改變的是學生對生活價值及意義的認識。

教育局剛公布「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亦談到勤勞,這是近年教育界甚為關注的課題。

課堂的局限

想想,為什麼我們有課外活動?這是因為我們認為課堂的書本學習,未能滿足全人教育的需要。那麼歐美為什麼有森林學校?是因為我們希望有天小孩在森林迷了路,他們可以生存下來嗎?並不如此。我們希望透過一些簡單工具及創意的課程設計,令學童靠堅毅去克服各種自然界的挑戰,從而增強學童自信。

教育界也關注到現今學生普遍欠缺生活技能,所以香港的學校也開設家政、木工、金工。内地有「技術與工程」及「學農實踐周」等,學生需要做造簡單金木工和電子產品,令學生學懂換燈泡等基本生活技能。在一些西方國家,也教中學生簡單汽車修理。重點是從生存、生活技能的角度去設計課程。

不同的國家及地方,也對這類活動附加其他教學目標。例如,日本小孩子在學校要協助分午飯、清潔課室、洗手間,去培養及建立服務及群體精神。

香港有小學也曾用飯桶派飯,不用飯盒,更為環保。也有學校要求學生協助清潔課室,只是部分學校因種種原因停了。香港仍有國際學校要求學生在家自己鋪床摺被,由家長向學校報告學生做得怎樣。

社會在變,小孩價值觀也在變。我們的教育目標亦應與時俱進、因時制宜地有所變更。本來教小孩簡單烹煮,是傳授生活技能。但我們也看到很多價值教育問題,亟需關注。

香港有國際學校要求學生在家自己鋪床摺被,由家長向學校報告學生做得怎樣。(Shutterstock)
香港有國際學校要求學生在家自己鋪床摺被,由家長向學校報告學生做得怎樣。(Shutterstock)

重視生活教育及生命價值教育

學生寧花費巨額會費參加健身班,但在家從不洗碗掃地,家中地上廢紙也與他無關,懶得撿起。我們要改變的是學生對生活價值及意義的認識。

我們不是教懂學生做清潔,而是希望他們喜歡參與,願意付出流汗不怕辛苦,也尊重這些勤勞的人,教育的重點是價值觀的改變。

我們要解決的是,引領學生擁有正向的價值觀,而不要誤以為那些辛勤付出工作的人,包括科學家、義工、體力勞動者等,是低人一等;誤以為看上去光鮮亮麗,無需付出便有收穫,才高人一等。他們誤以為世上成功的人,都是在吃喝玩樂之餘,想出一些點子,便能成功一夜暴富,而對他們背後默默地辛苦和努力視而不見。

生活及價值教育的目的

廣東俚語「賭易學、書難讀」,一些學生寧願接受「不耕而食,不織而衣」這種不勞而獲的幻象,而不願踏實學習,他日能自食其力。年輕學生不一定能清楚區分「這是有趣好玩」、「這是我長大的職業志向」、「這是我擅長的工作」等。教育及社會應該提供機會,並讓學生明白,提升自己的能力,定下遠大目標,全心投入做有擔當的人是重要的。

推動及設計這類課程的人有數個目標。利用一些我們也熟悉的活動,如由學生派飯,不用飯盒,配合環保;清潔課室校園、家中做家務、參與恆常義務工作、體驗勞動(如下田、修築郊野設施、地區清潔工作)等。以日常生活及公益工作為載體,令學生「懂得做,做得好,喜歡做」。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提高能力,養成習慣。改變態度及價值作為這類課程的最終目標。

侯傑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