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同學有爭執,結果有一方忍耐不了,選擇打人,請老師去幫忙。但班老師面對憤怒的同學小魚,還是束手無策,請另一位老師找我去幫忙。現場是二樓東梯,小魚背靠儲物櫃,情況並未如想像中差,二人正面對面談話,老師問小魚要不要找個地方冷靜一下,他的怒氣明顯未消,大叫不要。我看他們對話你來我往的,似沒法解決。我知道老師本來要去另一個班級上課,於是問老師是不是要上課?要不要把他交給我,好嗎?老師表示想去上課,就交託給我了。
小魚似乎不想老師離開,或不想和我聊,結果,老師離開後,他的怒氣立即升溫,用腳大力踢身後的儲物櫃,大力踢了幾次。當我正想說弄壞了要賠償啊!但螞蟻幫了我一個大忙,踢了幾次以後,大量棲身其中的螞蟻,因為他的干擾而走出來,甚至想爬到他身上,他也不敢再踢了,轉而把怒氣發洩在螞蟻上,用力踏螞蟻,可是螞蟻那麼細小,又那麼多,一時之間,也沒法清除。只好換個地方吧!他走到走廊另一處地方站立。
面對憤怒 耐心了解
我估計他沒有什麼大動作了,便在一旁陪伴,不作聲,也不問他發生什麼事?待他自行消化心中的憤怒。五六分鐘後,二人在沒有話的氣氛中,他變得安靜,我感到他的怒氣已消減了大半,主動問他是不是很憤怒,他沒有回答,我停一停,頓一頓,一分鐘後,我再問他是誰令你如此氣憤,他小聲的說,是藍天。終於開口說話了,我「啊」的一聲!表示明白及知道,表達同理他的感受,再加說一句「原來如此!」的感嘆。我又停一停,讓他在安靜中沉思一下事情的經過。隔一分鐘,我問事情是怎樣發生的。他便立即表達他 (另一位同學)違規,所以我也違規,可是他能,我卻不能。他說話時還帶着怒氣,但內容卻抹去細節,只談對方的不是。
我問小魚是否感到不公平,他沒有回應,大概沒有這種想法。我轉而問細節及過程,他便一一回答,我重覆一次他的故事,核對是否這樣:「藍天多次踩界不承認,還繼續玩,卻沒有同學指正,終於有一次,你被擲中了,儘管你很生氣,但還是到球場另一端繼續玩,卻被另一同學指你犯規,還不讓你玩,終於按捺不住,走過去攬住小鯨,卻被他打了很多次,而你沒有打過小鯨,不過終於還是有還手打他,當他還手時,同學便去找老師了。」
他不明白,為何他只打了小鯨一次,而小鯨打了他很多次,同學沒有幫他,反而幫小鯨。對於在氣憤中同學描述的版本,我提醒自己必須找當事人核對,才能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因為孩子在憤怒中,看不見很多細節,也會主動忘記對自己不利的事情,這不是他的錯,是他的同理心未成熟。
冷卻憤怒 尋找真相
我請小魚到圖書館看書,讓自己冷靜下來,也願意答應我當天不會打人。我找另外兩位同學小鯨和小鼠,查問他們的故事,他們當然也不知道自己為何會激怒對方,還會說他無故打人,我表示同學是不會無故打人的,一定是有人說了什麼,刺激同學的內在不安的情緒,才會發生打人的事。他們似是明白,開始細心回想當時的情境,並且以合作的態度,回答我的提問。聽罷二人的版本,我總結說:「大家一齊玩躱避球,小鯨常常踩界又不承認,同學們也有說小鯨的不是,只是他也不管,也不覺自己有違規,同學也沒有認真對待,也就相安無事了。終於小鯨有一次打中小魚,他很生氣,但還是接受規則,到球場外擔當另一角色,但站立的位置不對,卻被小鼠要求轉位,小魚不肯,小鼠心有不甘,便好沒氣的問小魚是不是不想玩了?小魚聽後,以為小鼠要他離開,不讓他玩,故氣上心頭,也一直不滿小鯨常常違規踩線,也沒有同學正視的事,以為小鼠偏幫小鯨,故大叫『好啊!我就不玩了!』然後立即去打小鯨,而小鯨也不明所以,只好用雙手擋住,不讓小魚打中。但這樣似乎也讓小魚手痛,或許因此,小魚說小鯨打他很多次,最後老師到場,把他們分開,事情便暫告一段落了。」說完,我問他們事情是否這樣發生?他們答大概是這樣了,再問他們:「現在,你們明白小魚的憤怒嗎?」他們說了解多了,問完話,我便請他們回去上課了。
最後,放學前我請小魚和小鯨來,二人面對面對話。經過一段放鬆的時間,小魚還是放不下早上的憤怒,只是能比較平靜的態度面對小鯨,但不願意和他和解。而小鯨明白對方多了,也就沒有再說刺激他的話。不過,以我的經驗,小魚需要多幾天時間來消化,情緒過了,也就忘了。儘管不完美,最少雙方也願意對談,算是暫時解決。
接納憤怒的情緒
然而老師也發現小魚容易因一些小事,而大發脾氣,甚至打人,小魚的內在,累積了很多憤怒,也有很多不安,無法紓解。有次是同學不小心走過,碰到他的書包,便大發雷霆,把同學嚇壞。老師相信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情緒時,也有束手無策的時候,不能常常好好安頓小魚的內在。知道小魚容易發怒,我常常問他當天的情緒如何?有時他會在學校還好,但在家會遇到讓他氣憤的事,還在心裏悶着,我表示明白,若他願意,可以找老師傾談。
記得他曾表現出努力做好功課,也渴望擔當領袖的角色,只是容易被情緒困着,結果無法完成,人也不討好,難以與人合作,容易讓人誤解。小魚要當領袖,仍需努力!
小魚的境況,讓我想起一本繪本故事書,故事主角是一隻刺猬,背上有很多刺,也常常處於警戒的狀況,一有風吹草動,便立即舉起身上的尖刺,保護自己。小魚有如刺猬,表面是一個很讓人害怕的人,但內在是害怕受傷,生氣有如刺猬的尖刺,只是用來保護自己,卻不覺也讓人遠離自己。刺猬最後明白到,要交朋友還是要收起尖刺,用沒有刺的肚皮面對朋友便可,所以小魚的功課,便是要懂得收起容易憤怒的情緒,才讓人感到容易親近,交朋結友,便容易多了。只是這功課不容易,還得身邊的老師和家長,能多看到他的內在,接納小魚的情緒,在安全的環境宣洩憤怒和不安,才能正向的成長。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