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暴警察最近向留守理大的人喊話,嘲諷留守者繼續留守只能捱冷冰冰的「生命麪包」,警察收工就可以返深圳食「海底撈」火鍋;喊話者原想藉此打動留守者離開理大,可是卻捉錯用神。曾幾何時,「生命麪包」是我們生活一部分,承載着幾代香港人的感情,是我們童年美好回憶。
上世紀六十年代面世的嘉頓「生命麪包」,有異於當時市面麵包舖賣的方包,嘉頓在麵包內加入維他命和礦物質,聲稱可令食用者更健康,並且命名為「生命麪包」。它用藍白格仔蠟紙包裝,除了可以短暫防潮,看起來更高貴一點,當然售價也比普通方包貴,初面市時好像是7毫子(0.7元)一條。屋企人喜歡把那包裹麵包的蠟紙留起來包東西,很多人用來包書。那個年代,慳得一毫得一毫,街坊很多時還幫襯麵包舖的方包,方包出爐時是整條出,像一個長枕頭,因此又叫枕頭包。一條長枕頭包可分開4嚿賣,很受街坊歡迎,枕頭包夾埋砂糖一起吃的日子,大家都不會忘記吧?
嘉頓生命麪包伴着你成長
社會開始富裕,枕頭包慢慢退出市場,「生命麪包」卻歷久不衰,這和「生命麪包」的市場定位和廣告宣傳有很大關係。1987年「生命麪包」廣告是:「嘉頓生命麪包伴着你成長」,1999年的宣傳口號是「嘉頓麪包,包包好食」,後來陸續有幾位歌手唱出「生命麪包」廣告歌,嘉頓宣傳手法推陳出新,令「生命麪包」持續維持一定的市場佔有率。儘管市面有各式各樣的麵包蛋糕,「生命麪包」仍然屹立不倒,相信與貫串了很多香港人感情因素有關,我們沒有忘記,六、七十年代香港發生天災,政府賑災時會派發「生命麪包」給災民應急。喊話的防暴警察可能不知道「生命麪包」的歷史,他們不知道麵包背後其實承載着幾代香港人的感情,這份感情是「海底撈」不能給我們的。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