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大學之母 ── 柏林洪堡大學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擁有光輝歷史,名人輩出,率先提倡教學與研究結合,被譽為現代大學之母。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授走訪柏林,與洪堡大學時任校長孔斯特教授對談,了解德國大學體系的優點和值得學習之處。

編按:香港城市大學郭位校長主持《大問於市:與全球頂尖校長對話》系列視頻節目,展示世界各地的教育特點、面臨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案。在每集節目中,郭位教授都會與一位世界頂尖的大學或中學校長對談,討論世界各地的教育發展和優點,前瞻未來社會的教育需要。一連八集的系列分別拍攝和訪問了德國、南非、印度、日本及中國等多間頂尖學府,以下是第三集《現代大學之母——柏林洪堡大學》的內容摘要。

柏林洪堡大學
柏林洪堡大學

產生55位諾貝爾獎得主

德國柏林的布蘭登堡門是德意志民族的象徵,每日遊人如織,同一大街上相距幾百米的柏林洪堡大學(Humboldt University of Berlin)卻相對低調,較不引人矚目。然而,這間前稱柏林大學的偉大學府歷史輝煌,名人輩出,它是馬克思及恩格斯的母校,愛因斯坦曾在此任教及做研究,還有多位大師級學者和政治人物,如哲學家黑格爾、叔本華、費爾巴哈,詩人海涅,鐵血宰相卑斯麥等等。柏林洪堡大學產生了55位諾貝爾獎得主,因此有人說,沒有柏林洪堡大學,就沒有德意志燦爛的文明,它對全球高等教育產生深遠的影響,被稱為「現代大學之母」。

1810年,時任普魯士教育大臣威廉.馮.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倡導建立了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學,後改稱柏林大學。洪堡主張教學和學習自由,並首次將研究引入學校體制,實行「教研合一」(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這種辦學理念和模式對現代大學影響深遠。北京大學早年的校長蔡元培20世紀初在德國前後留學兩次,共四年半時間,雖然他未在柏林大學學習,但德國和柏林大學的辦學模式,直接影響了他在北京大學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方針。

孔斯特教授表示德國致力於大學的普及。
孔斯特教授表示德國致力於大學的普及。

二戰後東西方掀起冷戰,1949年德國分為東西德,1961年柏林牆矗立,柏林大學被隔在柏林牆的東德一方,1949年柏林大學改名為沿用至今的洪堡大學,以紀念創校的洪堡兄弟。1990年德國統一,洪堡大學回到世界學術前沿,成為德國頂尖的公立大學。與其他德國公立大學一樣,洪堡大學不收學費,學生每年只交300歐元雜費,其中100歐元還是半價交通費。

洪堡教育模式影響深遠

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授訪問洪堡大學,與時任校長孔斯特教授(Professor Sabine Kunst,任期:2016至2021)交流。他指出,錢鍾書名作《圍城》中所講的柏林大學,就是柏林洪堡大學,被稱為現代大學的母親,是大學整合研究和教學的模範,希望孔斯特教授分享對高等教育的看法,特別是著名的洪堡高等教育模式。

孔斯特教授表示,威廉·馮·洪堡是第一位將研究與教學結合的人,他與多位哲學家可以說是這方面的創始人,創造了洪堡教育模式(Humboldtian model),這是現代大學典範的核心,並成為世界各地效法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所以我們是站在創辦人的肩膀上。」她說:「我們是德國其中一間領先的大學,將不同學科結合在一起,並開展大型研究項目。我們的卓越集群因跨學科研究而獲獎,例如在科學和智能領域裏,機器人與心理學研究的結合,又例如被稱為Matters of Activity的集群,由40個學科和科學家之間的跨學科的合作。……我們嘗試找出學科之間合作的可能性。」

柏林洪堡大學創辦人威廉·馮·洪堡的雕像。
柏林洪堡大學創辦人威廉馮洪堡的雕像。

致力讓更多人進大學

談到當今全球大學的發展趨勢,郭位教授表示,現在的趨勢是讓很多人都可以進大學,但面臨的壓力是向大量學生提供教育的同時,也兼顧最高質量的研究,柏林洪堡大學是這方面的先驅,請孔斯特教授分享德國國內的觀點及對此的看法。

孔斯特教授表示,作為德國人和在德國的大學,洪堡大學必須按要求接受任何通過考試的學生,所以真的很容易入讀。一如其他德語研究環境中的大學,例如瑞士及奧地利,都是致力於大學的普及,擴大每屆學校畢業生的升學率,「我們大學的入學率為50%。」

郭位教授指出,德國體系與美國大學體系截然不同,其中一個明顯分別是德國的大學是免費的,但美國大學以學費高見稱。孔斯特教授回應說:「我們在德國真的致力於免費上大學,所以我們獲得了大量的國家資金,與美國大學的情況相比,他們通常只得到10-20%。」

德國體系重視應用科學

德國體系和美國體系另一不同之處,是應用科學在德國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世界上許多大學,包括亞洲的大學,傾向於美式大學模式,稍微不那麼着重技術學科。郭位教授認為,應用研究和應用科學是研究部分的兩大支柱,德國大學在應用研究方面的發展值得參考。

孔斯特教授表示,在德國的大學系統中,除了結合研究和教學的綜合型大學,還有一個重要支柱,就是應用科學大學(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它們致力於從事更多技術學科和教學,很少做研究,但與業界有大量合作經驗,培訓專業工程師,以適應不同程度的業界工作環境。這一系列應用科學大學在德國各地發展和分布,起到驅動和引導的作用,以改善偏遠地區的發展,使這些地區適應於新的工業挑戰。

學習的實用性同樣重要

郭位校長總結指出,在華人社會,中國人為教育付出了很多,但似乎過分強調學位,而不是學習的實用性,德國體系可以改善社區的運作方式,不僅教研合一是重要的,而且實際應用也是重要的,這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他表示柏林洪堡大學是非常偉大的大學,是世界上第一間大學推廣教學與研究合一。這間大學產生了55位諾貝爾獎得主,並一直在不停進步中,也是最早提倡多學科研究(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的大學,有很多值得學習之處。「我們上大學不僅僅是為學位,我們在尋找實用性,可以做些什麼來造福整個社會,如何保護我們的環境,使我們所有人的世界變得更加愉快。」

《大問於市:與全球頂尖校長對話》系列之三

郭位教授簡介

2008年獲委任為香港城市大學校長。畢業於台灣國立清華大學核子工程學系,1980年獲美國堪薩斯州大學工程學博士學位。郭教授是早衰期可靠度研究的先驅,在電子系統與核能可靠度設計研究方享有盛名,並在納米可靠度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因此於英華之年獲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亦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及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和加拿大工程院國際院士。服務城大之前,郭教授擔任美國田納西大學工學院院長,並為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高級管理團隊成員。郭教授也是教育專家,對於當代教育在全球面臨的挑戰尤為關切,出版了中文專著《心件:大學校長說教育》(英文版Soulware — University President on Education),引起很大迴響。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