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筆者80年代在港大修業時,有幸體會過兩任校長黃麗松教授和王賡武教授的管治作風。王校長是國際知名的歷史學家,溫文儒雅,著作等身。他在港大沒有完成10年的任期提前離職(1986-1995),後轉往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主管學術研究工作,備受李光耀器重,是國師級學者,目前擔任東亞研究所理事會主席。王教授以86高齡仍經常到處講學及發表演講,編著不輟。他對港大有深厚感情,經常回港出席學術活動,喜歡住在港大柏立基學院。早前王校長接受本社深度專訪,對香港大學的發展優勢、香港人文學科前景、學習中國歷史方法、一國兩制的理想與現實,以及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都有談及,將分五篇刊登,敬希垂注。這篇為第二篇。
文:文灼非社長
王:王賡武教授
人文學科危機
文:你覺得相對你在任港大校長時,現在香港在人文學科方面的發展和研究,是不是沒有大的進步,更可以說是有點倒退?
王:這個問題是相當難處理的,因為人文的範圍很大,影響整個社會。不僅僅是香港的問題,整個華人社會的中國傳統文化與現在面對的問題都分不開。在這種情況之下,只是研究香港本地文化的問題沒有太大價值,一定要同時研究其他相關的課題,不管是國際方面也好,中華文化也好,要跟大家一起做研究。中國學術界的中華文化資源豐富,文學要研究要用他們的資源,人才又那麼多,學者非常用功,競爭和壓力也很大,他們做的研究是非常深入的。台灣也一樣,談到文化、文明的問題,向來的基礎比香港好,香港要做文科方面的研究是困難的,若要做美術、音樂方面的文化研究也有相當的距離。
現在社會面對的困難是,年輕人感覺找科技的工作才有機會出頭,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的競爭非常嚴厲,這些問題是很特殊的,香港是受制於地方環境和各方面的網絡和資源。我是研究中國歷史的,知道在海外研究中國歷史遇到很多限制,不僅是個人的限制,還有資源、資料、各種來往交流,大家要有討論的機會,要有適合研究的環境,才能討論新的問題,連這種環境都缺乏,受限制也是難以避免的。
文:我做了一個小統計,80年代你以歷史學家的身份當上了港大校長,之後香港八大院校都是找理工科、醫科、商科的學者當校長,你是否覺得這個趨勢有點偏,好像人文學者沒有機會在大學做領導位置?
王:我想這不是有點偏的問題,是由於香港的地理位置,有香港的需要。坦白說,香港特別重視經貿、醫學、科技,在國際上,小地方要與其他地方競爭的話,在科技工科方面還是有希望做得到;而研究歷史、社會科學都受到香港地方小的限制,缺乏環境。說實話,要了解中國歷史,隨時可以到中國,不一定要培訓自己的人。中國有這麼長久的歷史,市民對自己歷史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出發點不同,香港沒有這樣的需要和需求。港大當初找我,我也感到驚奇,因為找歷史學者當校長並不多,美國、英國這些大國家就很不同。
高等教育市場化 照顧多方面需要
文:從需求的角度來看,大學的定位決定了要發展一些香港較為需要的學科,像年前港大把天文學及一些數學的課程取消了,覺得這些學科沒有需要,學生報讀的人數少。會不會有一個連鎖反應,因為連大學都是看需求,那些冷門的學科好像沒有人有興趣,大學入學試成績好的學生都去讀醫、環球金融、法律 ,對培養人才方面會不會不夠全面?人文和歷史變成冷門科目,中學生不選修。
王:全世界都面對同樣的問題,就是高等教育市場化,這並不只是香港的問題,主要是家長和學生要求的是生活要有保障,選擇的科目當然是與將來的工作有關係。社會科學較好,人文科學面對很大的挑戰,因為社會所需要的文藝人才並不多,而且文藝天才不需要靠上大學;音樂家或畫家上不上大學不重要,雖然有幫助,但沒有實際需要。
這兩方面的發展影響到大學的功用,我們老一輩的學者當然希望每間大學都有各種的科目存在,讓學生有機會學習。新加坡同樣面對這個問題,但堅持和盡力維持科目,原則上是對的,但事實上,明明知道家長和學生和市場上的需要,所以要多方面照顧,這是社會的責任。經費是從所得稅而來,公立大學是大家出錢的,要考慮到一般人的需要,大學是為了一般人的生活和對整個社會、整個國家要有貢獻。
已發展地區 理工科不吃香
文:兩年前徐立之教授做了一個有關理工科教育報告,發現大學理工科收生也面對困難。因為學生修讀一些較容易進大學的科目,避開難度較高的數理化學科。各大學的工程學院很苦惱,錄取的學生水平不夠,基礎也不夠紮實,再讀上去也十分困難。
王:發展的國家面對同樣的問題。未發展的國家非常重視理工科,而且有這個需要。發展以後,中等階層家庭的學生們不像過去的窮苦學生有那種競爭的力量和精神,想學有意思的學問,滿足他們的需要。理工科的要求太高,而且畢業後工作待遇又不好,尤其工程系出來的,這是很奇怪的。學工程發展得好的,是讀完工程後,再讀MBA之類的,發展就會很快,僅靠工程的話,工程師的待遇是比較低的。理科要求太高,要有新的發明或有突出的表現,也是愈來愈難。家長和學生都懂修讀財經、醫科、法律才是最可靠的,其他都是差一點,新加坡的工程學校也面臨同樣的情況,這表示她與香港是已發展的地區。印度、東南亞有些國家對理工科非常重視,這表示這些國家是未發展的。
文:你覺得人文學科在香港應如何好好推動,讓一般學生有基本的修養,在中小學打好基礎?政府可以做點什麼?
王:香港與新加坡有點相同,都是一個國際商業港口,靠的是對外貿易生存,財經非常重要,歷史學不學似乎不是太重要。大的國家卻不同,你到歐洲,每一個國家對歷史非常重視,好學生都選歷史科。美國也是如此,她的歷史不算長,學歷史的人多,水平非常高。英國好的學生修讀歷史的人也多,澳洲都有很多學生唸歷史,而中國每間大學都有歷史系,人才也非常精英。所以要看環境,若是沒有這個需要的話,就要視乎興趣,有興趣就自然會去追求,工作沒有這個需要。
文藝方面不靠上大學,靠個人的天才及需要,不是培訓出來的。香港的文藝方面發展得非常好,我在國外遇到的許多香港演藝學院出來的人才都很不錯,香港在戲劇和舞台方面的人才真是不得了,新加坡也不如你們。這些是很特殊的人才,對文藝真正感興趣的話,你也不可阻止他們,盡量讓他們發揮,這方面香港發展得不錯,我也很羨慕。
專訪王賡武系列.之二
!doctype>本系列文章
王賡武:香港人文學科受環境限制 高等教育市場化成全球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