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身學術界有年,幸得親炙不少學界前輩,一直希望以文字形式紀錄這些善緣。十多年前在台工作期間,《國文天地》要為潘美月教授刊登一篇學述,潘老師屬意我和另外一位台大學姊合作執筆。由於各種原因,這篇學述的撰稿一直未能啟動。回港任教後,2012年應香港《國學新視野》季刊之邀,與學弟程中山博士合撰〈詮經立說,徵實弘文︰專訪吳宏一教授〉。吳老師為我本師,這篇訪談錄做起來可謂駕輕就熟。因此,我很快又於同年完成了〈縹緗尚友,桃李成蹊︰潘美月教授訪談錄〉。可惜的是,由於《國文天地》的篇幅與體例有定制,潘老師的訪談錄不得不壓縮改寫為5000字左右的散文體。
《百家》雜誌協助訪談計劃
有了這兩次經驗,我打算將訪談計劃持續下去,向同仁後進展示海內外知名學者的研究成果及人格風采,為學界積存珍貴資料。對於訪談錄的內容與形式,我一開始時有這樣的規劃︰
一、訪談對象以人文社科的資深學者為主,多為1930-1940年代出生者;
二、訪談篇幅以8000至10000字為度,故而可以進行全面介紹;
三、所謂全面介紹,不僅包括學術成就,也可涉及生活興趣,及軼聞掌故;
四、訪談文字採取問答形式,不但便於閱讀,也可穿插輕鬆話題,增添趣味,拓展閱讀對象。
我勉力撰寫了李明濱、金春峰、楊松年三位老師的訪談後,深感一己棉力難以憑藉,於是寄望於海內外同道。如楊明教授及其高足楊焄兄,我皆非常熟悉,於是直接請楊焄兄徵得楊明老師許可,進行訪談。又如黃莘瑜、林佳燕、陳逸根諸位,都是多年相識,慨然相允,負責李明濱、江建俊和陳怡良三位老師的訪談工作。再如顧農教授和劉介民教授的門人,我知之不多,只得請兩位老師分別推薦宋展雲兄和劉小晨博士負責,如是不一。收到稿件後,我會略作編輯,統一形式內容,然以盡量不更動文意為依歸。每一段互動,都是非常珍貴的回憶。與此同時,我與香港中文大學退休教授、《百家》雜誌社長張雙慶老師商議,繼續提供學者訪談錄。在張老師和黃仲鳴主編的幫助下,先後刊登了八篇文稿。
訪談取向多元
我一直期待,稿件累積到一定數量時能結集出版第一輯。十分可惜的是,《百家》雜誌於2014年因故停刊,組稿工作暫時劃上休止符。所幸柳暗花明,2015年6月在中文大學中文系主辦的「風雅傳承︰民初以來舊體詩文研討會」上,楊松年老師得知窘況,表示了極大的支持,並願意接手為訪談錄提供刊登渠道,在他主編的《華人文化研究》半年刊裏每期登載兩篇。2015年12月號刊登的二文――鮑宗偉博士〈中有足樂,茹荼如飴︰楚辭學家黃靈庚教授訪談錄〉及黃文倩博士〈驥老猶存萬里心︰呂正惠教授訪談錄〉,皆已完稿經年,茲能面世,令人快慰。此後,《華人文化研究》設立了「玉屑金針」欄目,專門刊載學林訪談錄。截至2020年6月底,我們在《百家》文學雜誌及《華人文化研究》刊登的訪談錄共計達25篇。大多數文稿皆以全面介紹為主,採用問答體式,但也有某些例外。如馬森教授、段昌國教授的訪談便運用了自述口吻,潘銘燊教授、張高評教授的訪談則以專門學術課題之討論為主。對於受訪者與訪談隊友的取向,我們都抱持着尊重的態度。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夏,政治大學車行健教授伉儷訪港,得知我在策劃訪談,非常感興趣。原來車教授當時已接手協助《國文天地》編輯事宜,希望我仍能安排將《百家》及《華人文化研究》發表的問答體訪談錄壓縮改寫為散文體,另刊於《國文天地》。我十分感謝車教授的提議,也深感這是有意義的工作,於是再度邀約各訪談人改寫文稿,迄今刊登於《國文天地》的壓縮稿共有九篇。上述這些訪談錄的發表情況,皆詳列於本書附錄,茲不一一。
獲初文出版社協助付梓
2019年3月,香港初文出版社社長黎漢傑兄與我磋談出書事宜,我記得漢傑曾為已故周策縱教授整理出版過訪談錄,故而希望借助他的經驗與長才,促成「玉屑金針」系列的訪談錄早日付梓。初步盤點,可發表的文稿共24篇,但其中有幾篇的內容猶待進一步調整。如吳宏一、潘美月、楊松年三位老師的訪談錄,因係多年前完成,篇幅未廣。三位老師這些年來老當益壯,依然樂而忘憂,誨人不倦:吳老師致力於經典推廣工作,潘老師每有從事訪學、座談活動,楊老師投身於民間信仰研究。因此我又情商尚昱辰、鮑廣東、魏紅岩諸君,於三位老師訪談錄的舊稿基礎上再行補充,又作了頗多增益。復如金春峰老師至今勤於筆耕,不時仍向《華人文化研究》賜稿;李明濱老師主編的《俄國漢學文庫》,近年有不少新譯著作出版。唯限於時間與篇幅,目前皆已無法於訪談錄中補述,十分遺憾。
文稿調整妥當後,共分為兩輯,依受訪學者之年齒為序。必須說明的是,有些隊友們由於訪談所獲資訊珍貴,整理時不忍割捨,以致文稿超出了1萬字的篇幅。我們將心比心,十分理解,因此發表於《華人文化研究》時,皆一仍文稿原貌,基本上不作更動。但編輯本書時則不得不忍痛刪節,以求保持諸稿之篇幅劃一,在此尚祈各位見諒!
為訪問學林定基石
本書得以順利出版,實有賴眾多師友的慨然襄助。《百家》、《華人文化研究》及《國文天地》編輯部的張雙慶教授、黃仲鳴教授、楊松年教授、龔鵬程校長、謝正一教授、車行健教授、張晏瑞主編、陳若棻女士、吳毓星女士、王晟宇先生、陸晨婕女士,讓文稿一一面世,首功厥偉。後期統籌工作中,李小妮女士負責文稿之調整、隊友之聯絡,不辭勞苦。書籍編輯工作中,黎漢傑先生事必躬親,溫厚謙和;王芷茵女士負責文稿校對,慧心慧眼。當然,各位師長俞允受訪,各位隊友承擔相關工作,都令我們銘感五衷,應舉誠悃以表謝意。
本書的出版,可算是訪談計劃的又一個里程碑。我誠摯希望有了這個基礎,日後有更多學林耆宿、新秀參與訪談工作,向廣大讀者度以金針、饗以玉膏!繫詩一首作結曰:
滿堂金玉守何能。交鼓鳴鐘瑤瑟緪。
自古奇文宜共賞,方今正道賴相承。
靜觀影墨千竿竹,獨許心壺一片冰。
陶鑄舜堯孰為事,瓣香窅窳思神凝。
陳煒舜 謹識於壹言齊
2020年4月27日
新書介紹
書名:《玉屑金針:學林訪談錄》
編者:陳煒舜博士
出版社:香港初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