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話猴(一)

民間俗信較忌猴年,謂猴年農作物多收成不好,是災年:故曰「饑猴年,餓狗年,要吃飽飯是豬年。」
2016年歲次丙申翩然而至,羊去猴來,農曆掀新頁,民間桃符更新,春聯兒換貼:「靈猴出世群情奮伏蟄驚雷大地春」。猴,在地支為申排序第九;然而,在十二生肖之中,為何以申徵猴,又為何在地支中排序第九?這一大哉問,可說眾家學說紛紜,而迄無定論,仁智之見實都難以全然令人信服。
 
近人蔣伯潛教授,參採《阿婆縛紗》與《行林鈔(抄)》兩經相間記述,認為中國十二生肖與印度將神同源(《文學纂要》,1946。印度有十二將神,各配動物,除排序第十之波夷羅配屬金翅鳥外(中國十二生肖為酉為雞,亦鳥屬),其餘十一生肖及其排序,相對比照則中印相同;而印度將神第九位之因達羅,配屬猴——中國十二生肖之申,亦排序九,亦猴屬——是則蔣氏中國十二生肖與印度將神同源之說,有徵然。
 

靈猴聰敏

 
猴,猴子,與猿同類,即獼猴(獼非獮——獮,音險,秋獵也),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猴,一名為(此則有誤,為乃象字),一名母猴,聲轉曰沐猴,曰獼猴。」猴,因音侯,故古借用為公侯伯子男爵等之侯,雕塑者取其頌:猴騎馬背,喻馬上(立刻)封侯;猴子樹上掛印,喻掛印(官防)封猴,猴背猴,喻輩輩封侯。
 
猴性靈巧,豢養之,加以訓練,能操勞簡易雜務,然飼主必得以索緊拴之;否則,遇機即逃之夭夭。據說古埃及古早從猴好動、多變個性觀注,即有三猿/三不猿(TheThreeWisemonkeys)之說:「非禮多視,猴子以(雙)手掩眼,非禮物聽(猴子掩耳),非禮勿言(猴子掩嘴)」,剛好合乎《論言‧顏淵十二》孔子對顏淵訓誨——還加上:非禮物動(猴子雙手掩胸)。也因猴子總是跳來跳去,坐立不定,又多以猴來責詈頑皮孩童,例如:甩繩(索)馬留——不知跑到那兒去了;馬留仔(猴囝子)、猴子、猴兒崽子—頑皮孩童(有時正言若反,隱喻孩子活潑可愛),明施耐庵《水滸傳‧二十一回》:「知縣看時,只見一個婆子跪在左邊,一個猴子(孩童)跪在右邊。」清曹雪芹《紅樓夢‧六十三回》:「很會嚼舌根的猴兒崽子,溜下我們,給你爹做媽不成。」孩童不珍惜玩具,肆意亂拋,廣東父老輒責之曰:「好似舞生馬留恁(咁)鐵馬留都畀你玩死。」
 

俗信忌猴

 
粵人稱猴子為馬留(馬騮),有多種解釋。據《漢語大辭典》解釋,馬留是「猱」之反切(馬留→猱),其後馬留寫成馬騮,迷信的民間俗說,則謂昔馬廄有瘟疫,有高人指點,將馬騮留養在馬廄內,馬匹即可相安無事;其後,漸以馬騮代猴稱——以猴代馬、為馬擋災,以矇閉瘟神。民間有一趣聯:「龍潭扒龍船龍尾掍親(碰着)龍眼樹瀡(音”Sir”,狀聲詞,龍船尾碰樹聲音)!」;下聯是:「房舞馬騮馬蹄踏到馬騮頭「口急」(音”kit”狀聲詞,猴被踏到叫聲)!」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卷十》:「今世猴為馬留,與其人形似耳(騎留在馬背上)。」清道光三年《開平縣志‧卷五‧輿地略四》:「罵小兒好動者曰『馬留猴子』亦曰『馬留』。」東南亞水裏有一種水馬騮(Kelpie),昔被人視為會捉游泳者之後腿,扯之下沈而使溺斃之「水鬼」;而一種名叫「金馬留魚」的魚,即混種羅漢魚。名茶,則有產於福建堯陽村南岩山峰鐵觀音(綠茶)野生品種之馬騮搣。
 
民間俗信較忌猴年,謂猴年農作物多收成不好,是災年:故曰「饑猴年,餓狗年,要吃飽飯是豬年。」雖然民間春聯兒每好將金與猴「拉扯」在一起;例如:「羊聚祥雲天降玉猴騰紫氣地生金」;「羊裹銀裝知玉潔猴生火眼識真金」;然而,無獨有偶,舉凡猴年,股市大多翻騰上落。最顯著的情況,是上世紀1980庚申猴年,一踏入農曆正月,香港恆生指數突然無端瑞的、毫無理由的、毫無徵兆的,如頑猴般的上躍下跌,成為自上世紀1973年以來,七年間一次極大波動,連當年力主「(經濟)不干預主義」的港英財政司司長夏鼎基爵士(Sir Charles Phillip Haddon-Cave),也只得聳聳肩膊的說,「找不到合理解釋」。
 
(封面圖片:Pixabay)

彭家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