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13個國家的聯合民調,顯示德國受訪者對一個國家或經濟體的整體評價高低:紅色中國35.4分,美國39.2分,台灣46.4分,日本55分。認為應對瘟疫欠佳的:紅中61%,美國84%。對政治人物表示無信心的,特朗普高達89%(註1)。
在美國新一屆的總統選舉,拜登(Joe Biden)「暫定」是勝選者,特朗普(Donald Trump)落敗。拜登如在明年1月20日宣誓就任第46任總統,防共大戰略不會改變,但防範、抗拒的手段可能略有調整;與紅色中國(紅中)的緊張關係,或有短暫的輕度緩和。
未珍視人命 瘟疫大擴散
美國大選的勝負,是投票者民心和政治預期轉變的標誌。
特朗普在任4年,折騰民眾,撕裂社會,漠視人命,是失票的一個原因。
《紐約時報》日前發表外交評論家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的〈這場大選最大的輸家是美國〉(There Was a Loser Last Night. It Was America.),稱特朗普帶入分裂政治,「大家已經受夠了」(註2)。
特朗普連任失敗,最主要是關乎俗稱武漢肺炎的瘟疫(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
他應對瘟疫無方、無力,甚至形同兒戲,未珍視生命價值,導致美國染病和死亡數量居全球第一。至11月11日中午,確診約1000萬人,死亡近24萬人,平均約33個居民有1人確診,死亡與確診的比率約2.35%。
瘟疫全面傳播前,他並未留意醫護裝備、用品,以致後來有口罩、氧氣機嚴重短缺之窘。事前缺乏應急預案,沒有系統的抗疫方案,使先進科學機構、醫衛專業人才未能及時發揮專業效益。
對於民眾的疾苦、面對死神挑戰,他缺乏體恤之情。他不僅公開表示厭惡戴口罩,還時有反智反科學的「怪話」,諸如說可考慮向人體注射清毒水「治病」。
說老共朋友 紅中和紅朝
他當政幾年,自吹狂、自戀狂大發作,把與「老共」(老牌共產黨、共產政權,不含褒貶的中性陳述詞)的關係,說成以私交為紐帶。
他稱紅朝的金正恩年輕、聰明,是他的好朋友,以朋友關係可化解朝核危機。又多次提到另一政治權要的「莊園聚會」,說私交如何深。以這種「好朋友說」,解釋美國的對外關係,給眾人留下幼稚、荒謬的印象。
這幾年,美國的種族主義仇恨、白人至上的宣揚,亦與特朗普息息相關。
中華儒家經典《荀子‧臣道》謂:「不恤是非,不論曲直……迷亂狂生」,特朗普就是使美國「迷亂狂生」的人。
他不僅應對瘟疫一塌糊塗,還口不擇言,道德約束脆弱,品德備受爭議,這是對美國文明社會的衝擊。
不過,他在紅色中國有數量特大的粉絲。11月12日,北京的中國選舉與治理網刊署名文章,稱:「如果由中國人投票給美國人選出來一個總統的話,……特朗普無疑會大勝」(註3)。
國際疏離化 國內裂痕深
美國與西方強國本是長期合作的盟友,但特朗普上台後經常「炮轟」他國政要,動輒以加關稅恫嚇,又退出世衛和巴黎協定,拒絕應對全球氣候暖化的行動。
他說話粗野,開口罵人,閉口整人,到處樹敵,朝令夕改,令加拿大、歐盟等漸漸疏離,美國「領導全球」的地位亦因此動搖。
當美國媒體稱拜登勝選時,最先祝賀者,是加、德、法、英和歐盟、北約。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長勒梅爾(Bruno Le Maire)在11月8日的談話,表達了對特朗普的不滿,期待美國新政府少一些「侵略性」。足見霸權主義傲氣和粗野型語言,使美國的國際形象受損甚大。
拜登說瘟疫 需團結療傷
拜登的勝選演說,聲稱要「喚回美國的靈魂」,「讓美國在全球再次受到尊重」,或就是因為特朗普的「迷亂狂生」而造成美國的陰暗,也關乎國際盟友的疏遠、國內民眾和兩黨加劇撕裂。
拜登的勝選演說,有為美國「療傷」的理性、讓社會回歸理性的施政理念。他說:「現在是美國醫病療傷的時刻。」
他的演詞主調,本欄歸納為6個關鍵詞:全民國家、團結療傷、控制疫情、振興經濟、種族平等、捍衛民主。其未來施政的重中之重,是全面抗疫、遏制瘟疫,這是對生命價值的認同。
特朗普上台後造成的政黨、種族裂痕(包括瘟疫下對華族居民的一些非理性排斥或歧視),是急需治療的社會創傷。拜登針對「療傷」說的一段話,本欄權稱為「全民國家說」。
拜登說,他「看到的不是紅州或藍州,而是美利堅合眾國」,即全體美國人的國家;他將「全心努力」,以贏取「全民的信任」。
「全民國家說」的背後,是彌合國人裂痕,遏制政治折騰,促進族群合作,建立維護文明社會的責任感。
美歐擬結盟 防共四取向
這次大選,拜登只是「險勝」,特朗普對紅中的強硬取態仍有許多人支持。
就防共大戰略而言,共和、民主兩黨的共識度比較高,防範並遏制共產主義、極權社會主義的紅潮衝擊,護衛自由、法治、民主的制度,依台灣關係法提升協防台灣的實力,與西方盟友結成全球的防共大同盟,是不會改變的四大取向。
拜登不會亦無力全面翻轉防共大戰略,但減少惡鬥語言刺激,不主動挑起事端,尋求對話溝通的機會,是可能的選項。美中緊張態勢、台海開戰的可控性,或能增強。
對於英、加、澳、紐和歐盟等盟友,預料拜登會盡力扭轉疏離傾向,聯結成更有實質合作的防共大同盟,催生對「老共」和威權主義的俄羅斯更強之牽制力。
來源地標籤 折騰香港人
在未來四、五年,美國與紅中燃起戰火的可能性,諒不會很大。西方評論家多評估戰火會最先在南海燃起;我的判斷是:戰火如果燃起,第一個戰場或是台灣海峽。
對於香港特區的政策,特朗普有不顧香港人福祉的「攬炒」之弊,取消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強制商品來源地標籤「香港」改為「中國」,是漠視香港人建立產品質量、品牌信用的努力和績效。
商品標籤的模糊化,掩蓋了真正的生產地,對香港廠商、港人和美國消費者都不公平。期待拜登正視港人受到的折騰、美國消費者對真正生產地的知情權,宜盡快的有效「糾偏」。
註:
1,德國之聲2020.11.18。
本文原題〈特朗普選戰敗 美中緊張暫緩〉,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作者修改、補充後,授權本網站發表。